[发明专利]用于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壁的检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9266.3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彬;曾华锋;雷电;宋剑;李健;李彩虹;李作风;黄守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0 | 分类号: | C21B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林天福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炉 软水 密闭 循环 冷却 检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漏方法,尤其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壁的检漏方法,属于冶金生产设备维修维护工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快速判断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壁是否存在漏水,以及对漏水数量的大小进行判断的用于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壁的检漏方法。所述的检漏方法通过测量和统计软水增补系统中单日向冷却水管内补充冷却软水的次数和单次补充冷却软水的数量,然后再与已有统计数据中相应的补水次数和相应的补水数量进行比较,快速确定相应高炉的密闭循环冷却壁内布置的冷却水管是否漏水以及漏水的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漏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壁的检漏方法,属于冶金生产设备维修维护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炉炉体寿命是当前国内炼铁工艺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国内高炉的一代炉龄一般低于10年,仅少数高炉可实现10—15年的长寿,与国外15—20年高炉的长寿水平尚有差距。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新技术是近些年在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炉体冷却方式,它具有冷却效果好、节水节能、系统运行稳定、系统无废水排放的特点,是高炉炉体冷却发展的趋势。
随着高炉炼铁技术发展,高炉利用系数和冶炼强度不断提高,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的热负荷上升,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等现象频繁发生,为高炉保持长期稳定顺行造成了威胁。某钢铁公司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有入炉品位低(50.5%左右)、渣铁比高(630~660kg/t.p)等特点,在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高热负荷区域形成的渣皮不稳定,易造成该区域冷却壁损坏。为解决高强度冶炼与高炉长寿的矛盾,部分高炉在高热负荷区域使用了铜冷却壁和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技术。
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的高炉,冷却壁结构形式采用4根U型冷却水管,外部联管方式为:铜冷却壁采用耐压金属软管,铸铁冷却壁采用焊接管道连接,下部供水,一串到顶的方式。由于高炉圆周方向分布36块冷却壁,每块冷却壁有4根冷却水管,总管数量达到144根,在冷却壁损坏后检漏难度大。为避免冷却壁损坏后大量水进入高炉造成损失甚至事故,需要快速判断、检漏冷却壁破损,以便及时、得当处理,保证高炉安全及正常生产。
传统的检漏方式为:1)通过损坏冷却壁的外部压板或炉皮焊缝渗水情况或下部风口区域渗水情况判断大致区域;2)在冷却壁冷却水管的排气阀加装短节带浮子的透明水管,观察出水中是否有气泡;3)确认冷却壁排水有气泡后,停止供水,点煤气火确认。传统检漏方式需要操作和配合人员多(6-7人),作业区域属煤气区域,排查范围广,耗费时间长,且存在误判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快速判断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壁是否存在漏水,以及对漏水数量的大小进行判断的用于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壁的检漏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壁的检漏方法,所述的检漏方法通过测量和统计软水增补系统中单日向冷却水管内补充冷却软水的次数和单次补充冷却软水的数量,然后再与已有统计数据中相应的补水次数和相应的补水数量进行比较,快速确定相应高炉的密闭循环冷却壁内布置的冷却水管是否漏水以及漏水的数量。
进一步的是,根据测量和统计到的软水增补系统的单日补水次数和单次补水数量,初步确定高炉的密闭循环冷却壁存在漏水时,先通过观察高炉风口工作状况,明亮程度,以及高炉本体外部冷却壁压板渗水情况,进一步判断冷却壁大概的损坏区域。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进行软水增补系统的单日补水次数和单次补水数量统计前,先以串为单位在每一串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阀门,使单串水管能与总供水管路连通和切断,并对每串水管对应的各段冷却壁的管号进行编号排序,使其能逐一对应,以供后序作进一步判断使用。
进一步的是,在确定冷却壁大概的损坏区域后,再在操作人员的参与下通过安装在各串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安装阀门的开启与关闭最终确定具体的漏水路管线。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操作人员参与下确定具体的漏水路管线时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9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