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自动识别算法的线控制动系统及其标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6464.4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2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龙志能;白东;龙元香;罗叔清;冯小明;孙煜;黄万义;杨洪刚;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常柯阳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自动识别 算法 控制 系统 及其 标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自动识别算法的线控制动系统及其标定方法,融合自动识别算法的线控制动系统包括多个压力调节阀、多个轮速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单元,每个轮速传感器分别与相应一个压力调节阀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检测压力调节阀和轮速传感器的连接状态,根据第一检测结果配置控制模式,根据控制模式,通过电路和/或气路控制各压力调节阀。本发明通过检测压力调节阀和轮速传感器的连接状态确定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能够自动适应汽车量产时车型、车轴数量、功能、配置高低等的复杂变动,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手工设置即可匹配到合适的控制模式,使得制动系统能够以合适的控制模式工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广泛应用于汽车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融合自动识别算法的线控制动系统及其标定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线控制动系统需要获取车辆的系统配置状态,出厂前固化软件。每次车辆的轴数、车型、功能释放条件等信息变化,增加或减少硬件模块,这些设计变更需要重新设置中央控制单元软件参数。同类车型设计开发需求不同,线控制动系统开通功能存在差异。以电子稳定性控制功能为例,出厂设置不带此项功能,后期需增加此功能项,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减少车厂的生产效率。传统线控制动在使用过程中,系统配置降低或者升级,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车间操作人员容易混装中央控制单元,这会导致触发车辆故障报警或者功能降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合自动识别算法的线控制动系统及其标定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一种融合自动识别算法的线控制动系统,包括:
多个压力调节阀;
多个轮速传感器;每个所述轮速传感器分别与相应一个所述压力调节阀电连接;
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压力调节阀和所述轮速传感器的连接状态,获得第一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配置控制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模式,通过电路和/或气路控制各所述压力调节阀。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压力调节阀包括第一单通道压力调节阀和双通道压力调节阀;
所述多个轮速传感器包括第一轮速传感器、第二轮速传感器、第三轮速传感器和第四轮速传感器;所述第一轮速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轮速传感器用于安装在第一车轴的车轮上,所述第三轮速传感器和所述第四轮速传感器用于安装在第二车轴的车轮上;
所述第一单通道压力调节阀分别与所述第一轮速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轮速传感器连接;所述双通道压力调节阀分别与所述第三轮速传感器和所述第四轮速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压力调节阀还包括第二单通道压力调节阀;
所述多个轮速传感器还包括第五轮速传感器和第六轮速传感器;所述第五轮速传感器和所述第六轮速传感器用于安装在第三车轴的车轮上;
所述第二单通道压力调节阀分别与所述第五轮速传感器和所述第六轮速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配置控制模式,包括:
当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单通道压力调节阀、所述第五轮速传感器和所述第六轮速传感器,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所述控制模式配置为6s6m模式或6s5m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配置控制模式,还包括:
当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未同时检测到所述第二单通道压力调节阀、所述第五轮速传感器、所述第六轮速传感器,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所述控制模式配置为4s4m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自动识别算法的线控制动系统还包括转向角传感器和横摆率传感器,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转向角传感器和所述横摆率传感器的连接状态,获得第二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配置电子稳定性控制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64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