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oS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2543.8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7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君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10/0525;D01F1/10;D01F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舟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77 | 代理人: | 贾年龙 |
地址: | 0461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mos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oSsubgt;2/subgt;@CFs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竹纤维加入到氢氧化钠、尿素和蒸馏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8~15h后,将其放置在‑45~‑38℃的冰箱中,冷冻6~8h,每隔2~3h取出解冻搅拌10min,如此反复3~5次后得到澄清溶液;移至静电纺丝注射泵中,在注射电压为20~25kV,注射速率为0.2~1.6mL/h,注射距离为13~17cm,进行注射纺丝接收至固浴液当中,纺丝完成之后将其从固浴液中捞出,烘干,放置在管式炉中,在混合气体氛围,煅烧2~3h,得到碳纤维材料(CFs);将二水合钼酸钠(Nasubgt;2/subgt;MoOsubgt;4/subgt;·2Hsubgt;2/subgt;O)和硫脲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超声溶解后移至聚四氟乙烯高压反应釜中,加入碳纤维材料,在190~210℃下反应5~10h,冷却,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2~3次,烘干后的到所述负极材料MoSsubgt;2/subgt;@CFs。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oS2@CFs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急速增长的市场渗透率,不仅要求电池性能的不断提高,而且还要求尽可能降低其成本。与市场上的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batteries,LIBs)具有高的能量密度,良好的速率性能。可靠的稳定性和长的循环寿命等特性,已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尽管LIBs在电极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技术不断更新,但是购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或纯电动汽车的成本依然很高。随着未来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大,石墨的大规模开采将导致其资源的枯竭。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大规模推广应依靠可再生、对环境无害且价格更便宜的电极材料。
生物质碳材料具有廉价、环保、导电性优异、比表面积较高、多孔结构和可再生等优点,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域、超级电容器领域和催化材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例如Bai Weicheng,Ke Jian.The preparation ofbiomass carbon materialsand its energy storage research[J].Ionics,2019,25:2543-2548.报道了一种多孔的苔藓衍生碳材料,将其作为负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用生物质作为前驱体制备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较差,且较难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oS2@CFs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竹纤维加入到氢氧化钠、尿素和蒸馏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8~15h后,将其放置在-45~-38℃的冰箱中,冷冻6~8h,然后每隔2~3h取出解冻搅拌10min,如此反复3~5次后得到澄清溶液。
S2:将二水合钼酸钠(Na2MoO4·2H2O)和硫脲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超声溶解后移至聚四氟乙烯高压反应釜中,在190~210℃下反应5~10h,冷却,加入到步骤S1中的溶液中,烘干后备用。
S3:将步骤S2中的溶液移至静电纺丝注射泵中,然后在注射电压为20~25kV,注射速率为1.2~1.6mL/h,注射距离为13~17cm,进行注射纺丝接收至固浴液当中,纺丝完成之后将其从固浴液中捞出,烘干,再浸入步骤S1中的溶液中,在40~45℃下缓慢搅拌浸泡2h,捞出后烘干,然后放置在管式炉中,在混合气体氛围,680~750℃下进行煅烧2~3h,得到碳纤维材料(CFs)。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所述的竹纤维、氢氧化钠、尿素和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3.2~4.5)g:(11.2~13.8)g:(4.2~6.8)g:(64~80)mL。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所述的固浴液为体积比为1.5~2:1的丙三醇和乙醇的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君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君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25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