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球同步轨道电离层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1965.3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9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付建国;付利平;王天放;贾楠;白雪松;江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B64G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武玥;张红生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球 同步 轨道 电离层 探测 装置 | ||
1.一种地球同步轨道电离层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遮光罩、扫描组件、光学成像组件、探测器组件以及电子学控制组件;所述扫描组件和光学成像组件设置在箱体内;所述箱体顶部设有开孔,遮光罩设置在开孔处,且与箱体连通,形成光路;
所述遮光罩,设置在扫描组件的上方,用于遮挡视场外的光线;
所述扫描组件用于改变光路方向,对观测目标进行大视场扫描,将视场内的气辉光学辐射信号反射至光学成像组件;
所述光学成像组件用于将气辉光学辐射信号成像到焦面处,其中,光学成像组件采用高次离轴三反结构;其中,
所述光学成像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组件、视场光阑、第二反射镜组件以及第三反射镜组件;
所述第一反射镜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一反射镜框,第一反射镜固定于第一反射镜框;所述第二反射镜组件包括第二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框,第二反射镜固定于第二反射镜框;所述第三反射镜组件包括第三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框,第三反射镜固定于第三反射镜框;
所述视场光阑用于限制观测视场的大小,视场光阑位于第二反射镜与第三反射镜之间;
所述探测器组件用于接收光学成像组件反射的光学辐射信号,并将光学信号转化为电子学信号;
所述电子学控制组件用于为探测器组件提供电源并存储、传输探测器组件的电子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同步轨道电离层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有4个支柱,支柱之间相连;支架的上方设置箱体,支架底部设置有电子学控制组件;探测器组件设置在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同步轨道电离层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部采用光学消光材料,所述光学消光材料为黑色喷漆,吸收系数大于0.9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同步轨道电离层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组件可以旋转360°,每次步进0.9°,扫描时间小于0.1s,驻留时间0.2s-20s;
所述扫描组件包括多层介质膜反射镜、金属膜反射镜、反射镜框、压片、步进电机、编码器以及扫描组件支架;
所述多层介质膜反射镜的工作波段范围为135.6nm±5nm,或者140nm-160nm,或者160nm-180nm;在工作波段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0.8,在工作波段范围外的反射率小于0.1;
所述金属膜反射镜的工作波段为大于110nm,反射率大于0.8;
所述多层介质膜反射镜与金属膜反射镜分别安装在反射镜框两面,再通过压片固定;
所述步进电机用于提供动力,步进精度小于0.04°;
所述编码器用于检测扫描镜的位置,测量精度0.05°;
所述支架用于固定反射镜框、步进电机以及编码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同步轨道电离层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场光阑的视场大小为12°x1.8°;视场光阑位于第二反射镜与第三反射镜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同步轨道电离层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均采用偶次非球面面型;第一反射镜为凹型4级非球面,第二反射镜为凸型6级非球面,第三反射镜为凹型8级非球面;
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可以一次成像,成像位置位于视场光阑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同步轨道电离层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球同步轨道电离层探测装置的工作平台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高度36000k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96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