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翼布局无人机增稳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3313.5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4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邹阳;张瞿辉;肖奔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9/00 | 分类号: | B64C9/00;B64C13/50;G06F30/15;G06F30/20;G06F30/17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布局 无人机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飞翼布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翼布局无人机增稳控制方法,包括在无人机的两个机翼上布设八个舵面,并在每个机翼上设置一条舵面偏转虚拟线,所有舵面可沿对应的舵面偏转虚拟线上偏和下偏;以横航向直线轨迹跟踪控制模态为基础,设计无人机控制器的控制律。本技术方案为针对飞翼布局无人机的航向增稳控制解耦设计,能够解决飞翼无人机航向发散的问题,且相对对于现有控制方法而言,本技术方案快速、稳定、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飞翼布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翼布局无人机增稳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气动布局是指飞机外形构造和大部件的布置形式,包括机翼、机身、进气道等空气动力直接相关的部件的位置和形状。飞机气动布局根据翼面可分为常规布局、鸭式布局、无尾布局、三翼面布局和飞翼布局,其中,飞翼布局作为气动布局一体化设计的最佳选择,具有气动力效率高、升阻比大,且雷达反射截面积小,隐身性能好等优点。飞翼布局无人机,翼身融为一体的设计使其浸润面积比常规布局的飞机减小了33%,飞机整体成为一个升力面,获得了更大的升阻比,减小了油耗,增加了航时,另外,由于其采用了高度翼身融合技术,具有良好的雷达隐身性能,因此,飞翼布局无人机凭借自身特点成为无人机研究和发展的热门。目前的飞翼布局还存在一系列的难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由于无垂尾,且方向舵一般采用对开式阻力方向舵,容易导致滚转和偏航通道之间发生明显耦合,这样就是的飞机控制系统在单通道设计前需要进行控制,而该控制便为一大难题。
具体的,由于飞翼布局是一种无尾的气动布局形式,以往的研究经验表明,飞翼布局无人机存在稳定性不足,操纵面不便设置,纵向和航向静不稳定或静稳定性不足的特点。虽然采用飞翼布局能够大幅提升无人机的气动特性,然而其纵向操纵力臂短,使得升降舵容易出现饱和现象,偏航方向静稳定性差,在横侧向中如果出现较为明显的侧滑,使得各通道之间的耦合更为严重,进一步增加了飞行控制的难度。
目前,对于飞翼布局无人机的控制研究出现了很多的方法,例如自适应控制方法、非线性动态逆控制等等,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控制效果,控制指标都能够达到设计指标,但是在实际飞行的工程应用中,像上述的一些现代的先进控制方法很难应用到实际飞行中,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对于工程应用缺少实践证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代控制方法无法进行工程的验证,无人机飞行参数的物理关系无法得到证明;二是飞翼布局无人机工程上造价太高,成本太大,现代控制方法应用到飞翼布局无人机时,风险太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一些技术难点,提出了一种飞翼布局无人机增稳控制方法,针对飞翼布局横航向静不稳定的特点,对无人机航向进行增稳控制,并使用一款飞翼布局无人机进行了实际试飞验证,得出此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飞翼布局无人机增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舵面分配和设置控制率;
所述控制舵面分配:在无人机的两个机翼上布设八个舵面,并在每个机翼上设置一条舵面偏转虚拟线,偏转虚拟线并非实体线,其只一条确定舵面安装位置的虚拟直线,即,八个舵面分别为沿左侧机翼上的舵面偏转虚拟线,从内到外依次间隔设置的左侧升降舵L1、左侧副翼L2、左内侧差动式方向舵L3和左外侧差动式方向舵L4,以及沿右侧机翼上的舵面偏转虚拟线,从内到外依次间隔设置的右侧升降舵R1、右侧副翼R2、右内侧差动式方向舵R3和右外侧差动式方向舵R4;所有舵面可沿对应的舵面偏转虚拟线上偏和下偏。在本技术方案中,飞翼布局无人机没有垂尾,所有的控制舵面只能放在机翼上,对于航向的控制需要通过舵面偏转产生阻力,阻力乘以力臂形成偏航力矩改变飞机航向,经试验得知,如果方向舵(包括L3、L4、R3、R4)靠近机翼内侧(即靠近无人机机体的位置)设置,力臂较短,产生的偏航例句效率低,产生同样的偏航力矩需要更大的舵面偏转角度,而舵面偏转角度越大,不利于飞行,因此将方向舵设置于靠近机翼翼尖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33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线剥皮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撑杆电磁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