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氯丙醇-β-环糊精的双包埋囊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9850.2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肖作兵;徐雯雯;柯勤飞;寇兴然;牛云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23/12 | 分类号: | D06M23/12;D06M15/03;D06M13/00;D06P1/22;D06P1/00;B01J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丙醇 环糊精 包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氯丙醇‑β‑环糊精的双包埋囊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双包埋囊泡,其原料由香精,染料,氯丙醇‑β‑环糊精,表面活性剂,去离子水组成。本发明的双包埋囊泡能够同时包埋疏水性薰衣草香精和偏亲水性染料靛蓝,此外,以氯丙醇修饰的改性β‑环糊精作为壁材,在后续应用中可以将其进一步诱导闭环形成环氧基,利用活性基团与纤维素羟基之间的共价作用,使纳米材料与纤维表面牢固结合,达到美丽织物长久释香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备双包埋囊泡方法简单易行,所制备双包埋囊泡形貌规整,装载量高,易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香精纳米胶囊领域,涉及一种双包埋囊泡,具体来说是一种基于氯丙醇-β-环糊精的双包埋囊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加香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其中,纺织品的加香和染整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和保暖的基础上赋予了纺织品更多新的价值与功能,不仅具有色泽,同时还具有香味、抗菌、保健等性能。然而,香精中的组成成分一般是有机化合物,对光、热和氧敏感,稳定性低,容易挥发,不易保存。胶囊化后的香精和染料应用到纺织品中,不仅提高了香精的稳定性,还可以控制棉织品中香味的释放速度,大大延长了美丽织物的留香时间,并具有一定的耐洗性,使纺织品具有附加价值和功能性需求。
环糊精是一类具有外侧亲水内腔疏水的特殊分子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可以包合香精分子、天然药物活性组分和抗菌剂等功能化合物,是理想的胶囊壁材。然而,提高环糊精常温下的溶解度和与纤维素纺织品的结合牢度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氯丙醇-β-环糊精的双包埋囊泡及其制备方法;这种以氯丙醇-β-环糊精为壁材的双包埋囊泡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同时包埋偏亲水性和疏水性分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包埋囊泡,所述双包埋囊泡以氯丙醇-β-环糊精为壁材与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形成囊泡;所述囊泡的双层结构的外壳中包埋疏水性分子、内核中包埋偏亲水性分子。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包埋疏水性分子的装载量为10%,内核中包埋偏亲水性分子的装载量为9.73%。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双包埋囊泡原料组分包括:疏水性分子、偏亲水性分子、氯丙醇-β-环糊精、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疏水性分子为不溶于水的液体香精;所述偏亲水性分子为微溶于水的染料粉末。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香精为薰衣草香精;所述染料为靛蓝。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混合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DS/DTAB)。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双包埋囊泡的制备方法,以氯丙醇-β-环糊精为壁材,与混合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形成囊泡,以疏水性分子和偏亲水性分子作为芯材,采用超声法制备得到以氯丙醇-β-环糊精为囊壁的双包埋囊泡。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氯丙醇-β-环糊精和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制得水相Ⅰ;所述水相Ⅰ中氯丙醇-β-环糊精的浓度为10~20mM;
S2、将混合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DTAB和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制得水相Ⅱ;
S3、将水相I加入水相II中,混合均匀,溶液呈微蓝色,放置在温度为25℃的恒温箱中24-48小时以达到平衡形成囊泡水相I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9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穿戴式智能心电监护系统
- 下一篇:颜色识别校准方法、系统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