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立体相机自动优化位置参数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7630.6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4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韩虹;梁宇;梁维吉;钟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73 | 分类号: | G06T7/73;G06T7/593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立体 相机 自动 优化 位置 参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立体相机自动优化位置参数的方法,包括:步骤1,计算立体相机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值;步骤2,将坐标值转换至相机坐标系;步骤3,计算零视差面和视觉舒适区;步骤4,确定需要拍摄的物体模型在相机坐标系中的位置,从中得出位置超过零视差面的物体模型与距零视差面最近的物体模型;步骤5,判断物体模型是否在视觉舒适区内,若在,则进行步骤7;若不在,则进行步骤6;步骤6,调整立体相机的位置参数后回至步骤3;步骤7,结束设置。该方法通过判断物体模型是否在视觉舒适区的方式,自动优化立体电影制作中的立体相机的位置参数,能满足立体电影制作中大多镜头要求的立体效果,不仅准确性好、返修率低且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电影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立体相机自动优化位置参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影像技术实际上是利用双眼看同一物体,不同成像在大脑中的差别,让观众看到影像在屏幕水平面上产生视差,增加立体感,开创了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立体影像的具体原理是:人的两眼间距约为5~6cm,看任何物体时,两只眼睛的角度不重合,即存在两个视角,这种细微的视角差异由视网膜传递到大脑里,就可以区别出物体的前后远近,产生强烈的立体感。这个就是偏光原理,至今为止几乎3D影像技术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开发的。
因此,立体相机位置参数的正确设置,对于立体电影效果至关重要。如果不正确设置位置参数,可能会造成重影,立体效果差,观众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甚至出现头昏脑胀的感觉。因此立体相机位置参数的设置与管理,是立体电影的核心技术。
目前在国内,立体相机位置参数的设置技术还比较落后,大多还停留在人工肉眼观测来进行设置的阶段,存在准确率低、返修率高以及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立体相机自动优化位置参数的方法,能解决现有立体相机位置参数设置大多采用人工肉眼观测进行设置,存在准确率低、返修率高以及效率低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实现立体相机自动优化位置参数的方法,包括:
步骤1,计算预设好初始位置的立体相机在三维空间的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步骤2,将所述立体相机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值转换至相机坐标系;
步骤3,在相机坐标系中计算所述立体相机的零视差面,根据所述零视差面确定所述立体相机的视觉舒适区;
步骤4,确定需要拍摄的物体模型在所述相机坐标系中的位置,从中得出位置超过所述零视差面的物体模型与距所述零视差面最近的物体模型;
步骤5,判断所述步骤4得出的所有物体模型是否在所述立体相机的视觉舒适区内,如果在视觉舒适区内,则进行步骤7;如果不在视觉舒适区内,则进行步骤6;
步骤6,调整所述立体相机的位置参数后返回至所述步骤3进行处理;
步骤7,结束本次设置,以当前的零视差面和视觉舒适区对应的立体相机的位置参数作为优化后的位置参数。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立体相机自动优化位置参数的方法,其有益效果为:
通过三维空间识别方式,判断物体模型是否处于立体相机的视觉舒适区,进而得出相对于物体模型位置的最佳零视差面和最佳视觉舒适区,再将最佳零视差面和最佳视觉舒适区对应的立体相机的位置参数作为自动优化后的位置参数。该方法能满足立体电影制作中大多镜头要求的立体效果,不仅效率高、准确性好且返修率和成本低,很好的解决了现有立体相机位置参数大多采用人工肉眼观测来设置的方式,存在准确率低、返修率高以及时间成本高导致效率低的问题。在本发明自动优化设置的立体相机的位置参数基础上,能方便的进行针对性调整,进而得到冲屏或更强烈的立体效果等需要的特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未经华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7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