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模块用的背光监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0028.X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2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谢顶波;朱德锋;何正强;王文锦;王强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英飞光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5K1/18;H04B1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代婵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大道52号凤凰产业园(武汉.中国光谷文化创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背光 监控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模块用的背光监控结构,包括PCB板、MPD背光监控小板,所述MPD背光监控小板安设于所述PCB板上,所述MPD背光监控小板上敷设有MPD背光监控电路,所述MPD背光监控电路包括外部供电电源VCC_IN和光电电路,所述光电电路包括若干光电支路,各所述光电支路均与所述外部供电电源VCC_IN电连接。本发明采用独立式MPD背光监控小板的方式,实现了MPD背光监控,解决了PCB板布局难、布线难、匹配难的问题,有效地利用了模块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用的背光监控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100G光模块的应用普及,更多的应用环境要求监控光电二极管MPD背光监控,增加MPD背光监控势必导致布局紧张的PCB更难布局,同时增加MPD,导致高速信号更难匹配,走线更加困难。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光模块用的背光监控结构,以解决PCB布局难、布线难、匹配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用的背光监控结构,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部分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模块用的背光监控结构,包括PCB板、MPD背光监控小板,所述MPD背光监控小板安设于所述PCB板上,所述MPD背光监控小板上敷设有MPD背光监控电路,所述MPD背光监控电路包括外部供电电源VCC_IN和光电电路,所述光电电路包括若干光电支路,各所述光电支路均与所述外部供电电源VCC_IN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光电电路包括第一光电支路、第二光电支路、第三光电支路和第四光电支路,所述第一光电支路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电阻R1和电容C1,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的正极P4通过电阻R1接地,电容C1与电阻R1并联,所述第二光电支路包括第二光电二极管、电阻R2和电容C2,所述第二光电二极管的正极P3通过电阻R2接地,电容C2与电阻R2并联,所述第三光电支路包括第三光电二极管、电阻R3和电容C5,所述第三光电二极管的正极P2通过电阻R3接地,电容C5与电阻R3并联,所述第四光电支路包括第四光电二极管、电阻R4和电容C6,所述第四光电二极管的正极P1通过电阻R4接地,电容C6与电阻R4并联,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的负极N4、第二光电二极管的负极N3、第三光电二极管的负极N2和第四光电二极管的负极N1均与所述外部供电电源VCC_IN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第二光电二极管、第三光电二极管和第四光电二极管均集成在芯片U1上。
作为优选,所述光模块用的背光监控结构还包括电感L1,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的负极N4、第二光电二极管的负极N3、第三光电二极管的负极N2和第四光电二极管的负极N1均通过电感L1与所述外部供电电源VCC_IN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光模块用的背光监控结构还包括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电感L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与所述电容C3并联。
作为优选,所述MPD背光监控小板与所述PCB板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部供电电源VCC_IN为3.3V。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独立式MPD背光监控小板方式,实现了MPD背光监控,解决了PCB布局难、布线难、匹配难的问题,有效地利用了模块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PD背光监控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英飞光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英飞光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00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