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味威士忌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8002.1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仲崇沪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海市葡萄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C11/00 | 分类号: | C12C11/00;C12H1/22;C12H6/02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毛毛 |
地址: | 26560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威士忌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味威士忌的生产方法,采用大麦麦芽为原料酿造,其包括润桶工艺;所述的增味威士忌的在经过润桶工艺后的橡木桶内进行陈酿;所述的润桶工艺包括:在威士忌入桶陈酿前,使用帝国世涛啤酒进行润桶。具体地,所述的润桶工艺包括:将帝国世涛啤酒放入橡木桶中进行润桶3‑6个月。本发明通过特殊的润桶发酵工艺和橡木桶陈酿,增进成品酒的醇厚性,并给予酒焦糖和特殊麦芽香气,并加速了威士忌的成熟,加快了陈酿速度。本发明添加焦香麦芽和深度烘焙麦芽,改变传统原料配比,通过酵母发酵,并经过2‑3次蒸馏,结合本发明特殊的润桶陈酿工艺,最终产品保留着传统威士忌风格的同时,又能够很好的突出浓郁的特殊烘焙香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酒类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味威士忌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威士忌是以大麦、小麦、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蒸馏等操作后,在橡木桶中陈酿多年,最终调配成43度左右的烈性蒸馏酒。
威士忌的种类有很多种,有单一麦芽威士忌、混合麦芽威士忌、单一谷物威士忌、混合谷物威士忌、调和威士忌等等。每种威士忌都有自己的原料配比。单一麦芽的威士忌一般由一个工厂采用纯大麦芽生产。混合麦芽威士忌则有不同厂家的麦芽威士忌混合生产。同样的,谷物麦芽威士忌也遵循以上原则。调和威士忌则是由麦芽威士忌和谷物威士忌调和产生。传统的麦芽威士忌一般采用大麦芽生产。谷物麦芽威士忌则加入了玉米、小麦、燕麦等其他谷物。目前对谷物威士忌的研究和生产主要集中在苏格兰和美国,美国大量的使用玉米作为原料。采用玉米作为原料可以显著的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产生和麦芽威士忌不一样的风格。原料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威士忌的产量和风格特点。日本威士忌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和积淀,采用研究日本的风土和原料对苏格兰的威士忌进行传承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系,实现了完美的赶超。目前国内针对威士忌原料的深入研究开展的不多,深度剖析原料对威士忌风格形成的影响程度,在继承传统优质威士忌的工艺基础之上,采用多元化的创新,可以显著的提升产品特色,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多元化威士忌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威士忌发酵为了保持酶活力通常不进行高温煮沸,因此在香气上就缺少了美拉德反应的产物如吡嗪呋喃等香气物质。焦香麦芽属于特种麦芽,能够增进成品酒的醇厚性,并给予酒焦糖和特殊麦芽香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成品酒的酒体,一般常用于啤酒的工艺生产。但是在威士忌的酿造中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味威士忌的生产方法,利用二次桶陈工艺,增进成品酒的醇厚性,并给予酒焦糖和特殊麦芽香气,并加速了威士忌的成熟,加快了陈酿速度。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增味威士忌的生产方法,采用大麦麦芽为原料酿造,其包括润桶工艺;所述的增味威士忌在经过润桶工艺处理后的橡木桶内进行陈酿;
所述的润桶工艺包括:在威士忌入桶陈酿前,使用帝国世涛啤酒进行润桶。
现有技术中威士忌的陈酿通常使用新橡木桶或使用过的波本桶、葡萄酒桶的翻新桶。传统的威士忌发酵为了保持酶活力通常不进行高温煮沸,因此在香气上就缺少了美拉德反应的产物如吡嗪呋喃等香气物质;葡萄酒翻新桶还会干扰威士忌的风味,造成杂味。本发明通过润桶工艺的改进,增进成品酒的醇厚性,并给予酒焦糖和特殊麦芽香气,并加速了威士忌的成熟,加快了陈酿速度。
进一步,所述的润桶工艺包括:将帝国世涛啤酒放入橡木桶中进行二次发酵润桶3-6个月,润桶温度优选为15-20℃。
再进一步,所述的帝国世涛啤酒为使用浅色麦芽、焦香麦芽、结晶麦芽、类黑素麦芽、咖啡麦芽、巧克力麦芽和黑麦芽酿制成的帝国世涛啤酒。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帝国世涛啤酒为高度的帝国世涛啤酒(优选1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海市葡萄酒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海市葡萄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8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