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6574.6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8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任永杰;陈卫国;王剑峰;白巍凯;王凯乐;杨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69/14 | 分类号: | H04L69/14;H04L67/141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通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及系统,属于高速数据传输领域,通过复位、建链、绑定和多通道数据传输,能够有效解决因为通道频率补偿导致的多通道绑定失配问题,降低多通道的误码率;参与绑定的通道所需的参考时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独立设置,增加设计灵活性;当单一通道出现故障时,通过多通道控制状态机切换可以快速实现多通道重新绑定,不需所有通道重新复位建立连接,故障恢复快;通道绑定后,可以在绑定的通道中传递相同的数据内容,通过对比多路传输的数据以实现多通道备份冗余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速数据传输领域,涉及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高速数据链路的单通道主要由通道控制逻辑、PCS逻辑和PHY构成。PHY发送通路的时钟来源于本地PHY的参考时钟,接收通路的时钟来源于差分线恢复出的时钟,也即是来源于对端PHY的参考时钟。由于高速数据链路两端PHY的参考时钟不可避免的存在频率偏差,本地时钟和恢复时钟的失配会导致PCS内部接收缓存满或者空。常规解决方案是在发送端周期性地发送用于时钟补偿的SKIP字符,在接收通路PCS逻辑中添加弹性缓存模块适时删添SKIP字符以进行时钟补偿。数据写入接收弹性缓存使用恢复时钟,数据从弹性缓存读出使用本地时钟。当本地时钟比恢复时钟快时,随着时间累积缓存有变空趋势。当缓存中的数据量少于某一数值时,提示数据读取速度快,额外的SKIP字符需要添加到弹性缓存数据流中,这样会降低读出有效数据的效率。当本地时钟比恢复时钟慢时,随着时间累积缓存有变满的趋势。当缓存中的数据多于某一数值时,提示数据读取速度慢,需要删除数据流中的SKIP字符,这样会提高读出数据的效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单通道链路两端时钟失配问题。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高速带宽需求,需要进行多通道绑定以提高总线带宽和数据吞吐率。实现多通道绑定的主要思路是在单通道上层添加多通道控制逻辑,控制每个通道的数据收发以达到多通道绑定的目的。对于多个通道的绑定问题,由于通路间存在差异,多通道控制逻辑向每个通道同一时刻发送的数据在接收端不能被所有通道在同一时刻接收,需要在接收端重新进行数据对齐。发送端在发送数据流中加入通道绑定指示序列,每个通道根据接收端检测到的通道绑定指示序列进行相应的调整,最终减少并消除各个通道间的数据偏移,使得发送端同时发送的数据被接收端同时接收。多通道绑定完成后,由于每个单通道均存在时钟失配的问题,各通道会因为时钟补偿而在各自传递的数据流中删添SKIP字符导致已绑定的多通路数据失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所有通道使用同一个参考时钟以减小通道间时钟失配。使用相同的参考时钟,各个通道删添SKIP的时机近似相同,系统时钟失配的概率将会降低。但这种方法限制了通道数目,系统会因单一通道故障而导致通信异常。所有通道使用相同的参考时钟,需要额外的时钟驱动电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PCIe和RapidIO为代表的多通道绑定技术要求绑定通道数目为2的幂指数,在链路训练过程中完成通道绑定。但是绑定的通道数目固定,单一通道故障会导致整个链路异常,需要重新进行链路训练,进而故障恢复时间较长。
在面向自适应的多通道绑定通信时,各个通道的参考时钟来自不同的时钟源,参考时钟频率相同但时钟精度等参数方面存在差异。常规方法对通道数目和时钟源有一定限制,灵活性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因为通道频率补偿导致的多通道绑定失配的缺点,提供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及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通道通信方法,多通道通信方法基于多通道控制逻辑、多通道控制状态机和若干个通道来进行;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本地和对端;多通道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多通道控制逻辑控制多通道控制状态机及所有通道复位,使本地的多通道控制状态机进入复位状态,并关闭所有通道的接收使能和发送使能;
步骤2)进行本地通道建链;
步骤3)建链完成后进行多通道绑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65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