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单人操作的铁路钢轨折断紧急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3887.6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2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陶树森;汤铁峰;陈敏;李建平;吴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工务段 |
主分类号: | E01B29/40 | 分类号: | E01B29/40;E01B11/18;G06Q1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陈万江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单人 操作 铁路 钢轨 折断 紧急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单人操作的铁路钢轨折断紧急处理方法,属于铁路轨道领域,一种便于单人操作的铁路钢轨折断紧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查确认;卸车;连导线;扒砟;套急救器;上夹板;装急救器;初拧,可以通过使用此方法能够在钢轨断缝不大于5Omm时,对钢轨进行紧急处理,在等待抢修人员到达故障点的期间,使得列车能够减速通过,有效缩短了列车中断的时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由于列车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并且通过急救车、急救器、夹板和C形定位卡扣的相互配合,有效实现单人处理钢轨断缝,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参与人员的数量,能够在“红光带”出现后,合理安排处理故障的人员,提高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轨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单人操作的铁路钢轨折断紧急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轨枕上。钢轨承受着多变化的垂直、横向、纵向的静荷载和动荷载,荷载从钢轨通过轨枕和道床传递到路基。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铁路轨道上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在铁路线路出现的“红光带”故障中,钢轨的折断是其中的一种。钢轨折断威胁列车运行安全并造成列车大面积晚点,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旅客出行带来影响。
目前,对于处理铁路故障中的钢轨折断问题时,主要是通过铁路值班人员发现警报后,立即到达“红光带”处对故障点进行检查,发现折断点后便立即上报,停止列车运行,等待抢修人员到达故障点进行维修,在抢修人员维修结束后在能够回复列车的正常通行,这种处理方式不能够有效对出现钢轨折断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增长了列车中断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旅客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单人操作的铁路钢轨折断紧急处理方法,可以通过使用此方法能够在钢轨断缝不大于5Omm时,对钢轨进行紧急处理,在等待抢修人员到达故障点的期间,使得列车能够减速通过,有效缩短了列车中断的时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由于列车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并且通过急救车、急救器、夹板和C形定位卡扣的相互配合,有效实现单人处理钢轨断缝,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参与人员的数量,能够在“红光带”出现后,合理安排处理故障的人员,提高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单人操作的铁路钢轨折断紧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检查确认:在值班人员接收到“红光带”警示信号后,立即携带急救车前往故障区域进行检查,在判断是钢轨折断的问题后,立即通知驻站联络员办理封锁线路手续,并向车间汇报,同时检查断缝宽度,当钢轨断缝不大于50mm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对钢轨断缝进行处理;
S2.卸车:该名人员将急救车内材料和工具卸下,置在断缝两侧相邻轨枕盒和砟肩上;
S3.连导线:该名人员根据路段情况,进行导线连接;
S4.扒砟:该名人员用三齿耙扒开轨枕盒内及轨底道砟,扒砟时做到外浅内深;
S5.套急救器:该名人员将急救器由内向外穿过轨底并试套能否套上轨底,然后平置于断缝两端轨枕盒内;
S6.上夹板:该名人员以断缝为中心先将第一块夹板贴靠钢轨腰部,用C形定位卡扣住第一块夹板,防止夹板侧翻,将第二块夹板贴靠钢轨腰部,用第二只C形定位卡扣住第二块夹板;
S7.装急救器:该名人员将螺栓头部和固定卡头对准夹板定位凹槽,用手锤轻敲夹板,调整夹板形位,使两只急救器与夹板的定位凹槽对准,夹板与钢轨密靠;
S8.初拧:该名人员用大扳手拧紧螺栓,再用手锤用力敲击夹板消除内外口夹板与钢轨间细微间隙,用大扳手用力拧紧螺栓,撤除C形定位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工务段,未经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工务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38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