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侧壁插接的电动汽车用插座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2511.3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7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夏新玉;张志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燕 |
主分类号: | H01R35/00 | 分类号: | H01R35/00;H01R13/502;H01R13/443;B60L53/16;B60L53/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7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侧壁 插接 电动汽车 插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具体地说,涉及基于侧壁插接的电动汽车用插座。其包括充电桩以及安装在所述充电桩内侧的内部机构,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前、左以及右侧均设置侧孔,所述内部机构包括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侧面设置有插座头,所述插座本体底端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插座本体转动连接。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的转动机构以及侧孔,当驾驶人员将其车辆停靠在插座头另一侧,转动机构将带动插座本体转动使其插座头能够与其不同侧孔相对应,从而将其插座头旋转至车辆一侧,避免将其插线缠绕,导致插线过度折叠,易出现断裂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具体地说,涉及基于侧壁插接的电动汽车用插座。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随着电动汽车一并出现的就是充电桩,充电桩的广泛建造为其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现有用于电动汽车用充电桩大多数只设立一个充电插座,而驾驶人员驾驶车辆靠近充电桩时,很难发现充电插座,导致车辆充电口与其充电插座位于相反两侧,此时驾驶员需要将其充电线绕其充电桩或延长充电线,导致充电线弯曲盘折,长期以往极易对其充电线造成磨损,同时延长充电线导致充电桩四周可活动位置减少,过往车辆需要绕其较远路程方能通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侧壁插接的电动汽车用插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充电线弯折盘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基于侧壁插接的电动汽车用插座,包括充电桩以及安装在所述充电桩内侧的内部机构,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内侧靠进底端位置设置有一对转环,两所述转环之间预留有空腔,所述充电桩外壳侧面底端位置设置有侧槽,所述侧槽呈U形结构,所述充电桩外壳外侧及其相邻两侧均设置有侧孔,所述充电桩外壳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内部机构至少包括:
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侧面设置有插座头;
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插座本体底端,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盘顶端设置有转柱,所述转柱与所述插座本体底端连接,所述转盘与两所述转环转动连接,所述转盘侧面设置有套柱,所述套柱内部呈空心结构,所述套柱侧面设置有侧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环内端侧面均设置有插孔,所述转盘侧面套接安装有一对侧盘,所述侧盘截面尺寸与所述插孔截面尺寸保持吻合,所述插孔与所述侧盘转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环顶端位置设置有若干环槽,所述套柱内端设置有一对限位头,所述限位头截面尺寸与所述套柱内端截面尺寸保持吻合,所述限位头顶端均设置有圆头,两所述限位头之间连接有弹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桩外壳后端侧面设置有转门,所述转门一端侧面设置有一对侧块,所述充电桩外壳后端侧面设置有门轴,所述门轴与两所述侧块转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门另一端侧面设置有一对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顶端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充电桩外壳另一端侧面设置有一对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插接配合,所述限位槽顶端设置有插柱,所述插柱与所述限位孔插接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门前端侧面设置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内嵌入安装有透气板,所述透气板侧面设置有若干透气槽,所述透气槽呈均匀排列在所述透气板侧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孔外侧设置有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盖盘,所述盖盘前端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侧孔截面尺寸保持吻合,所述插头与所述侧孔插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燕,未经王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2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模块化箱式变电站
- 下一篇:一种多聚甲醛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