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联网车辆数据的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6165.1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3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颖;郑圆圆;安毅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8 | 分类号: | G08G1/08;G08G1/01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51 | 代理人: | 杨银娟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车辆 数据 自适应 交通信号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V数据的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实时接收到的CV数据储存于CV数据存储模块并作为当前周期CV数据;利用当前周期CV数据计算下一周期的相位顺序与相位分配时间;利用计算的相位顺序以及相位分配时间对信号进行控制并获取数据反馈;释放当前周期CV数据,将下一周期的CV数据重新储存,将数据反馈存储于数据反馈存储模块。本发明还提供基于CV数据的交通信号控制装置。本发明根据存储的数据对当前的交通流进行预测,根据得到的相位信息对交通流进行控制得到数据反馈;本发明在获得最优控制决策的同时得到了数据反馈即了解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使得控制更加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联网车辆数据的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车辆保有率不断增加,但是不断地扩大路面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利用交通信号控制去改变车辆通行率以及减少车辆阻塞是现阶段非常可行的一种方法,交通信号控制是基于交通流状态对交通流进行控制,是车辆能够有序、高效安全通行的基础,一方面在有效控制下,可以提高车辆通行的容量并且减小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减小了车辆阻塞带来的经济损失。目前的道路检测系统,主要利用的是线圈检测器。
通常我们在交通信号控制时采用的数据来源基本都是来自于线圈检测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线圈检测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缺点:1)线圈检测器只能在车辆经过检测器的那个瞬间,不能够获得车辆位置、速度等具体信息;2)如果有一个线圈检测器损坏,就会丢失大量的交通流数据;3)线圈检测器安装与维护的费用也是非常昂贵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线圈检测器的应用并不能向控制系统提供足够准确的数据源并且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联网车辆数据的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联网车辆数据的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实时接收到的联网车辆数据储存于联网车辆数据存储模块并作为当前周期联网车辆数据;
利用当前周期联网车辆数据计算下一周期的相位顺序与相位分配时间;
利用计算的相位顺序以及相位分配时间对信号进行控制并获取数据反馈;
释放当前周期联网车辆数据,将下一周期的联网车辆数据重新储存,将数据反馈存储于数据反馈存储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对实时接收到的联网车辆数据储存于联网车辆数据存储模块并作为当前周期联网车辆数据;具体包括:利用车辆上的线圈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实施人、车、路动态信息实时交互,通过V2X(vehicle toeverything,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技术获取车辆的实时信息,并将获取到的车辆的实时信息按照xml格式存储于联网车辆数据存储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利用当前周期联网车辆数据计算下一周期的相位顺序与相位分配时间,具体包括:
使用预测模型,在车辆经过控制交叉口上流交叉口的线圈传感器时,得到车辆经过该线圈传感器的信息;
根据平均车速以及线圈传感器到控制交叉口的距离得到行程时间;
根据行程时间以及车辆的转弯率得到到达控制交叉口的车辆数量;
车辆平均车速按照联网车辆数据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车辆数量,得到车辆排队长度;
预先设置一个相位顺序,根据预测模型依据联网车辆数据对短时间内交通流进行基本预测,根据预测的到达控制交叉口的车辆数量计算车辆排队长度,判断是否跳过某一个相位“通行权”的分配,此时相位的持续时间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61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