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i/SiC/C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4882.0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7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余佳阁;余链;丁瑜;张贤;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134;H01M4/58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许青华 |
地址: | 43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i sic 纳米 纤维 制备 方法 电池 负极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一种Si/SiC/C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导电聚合物、硅源和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得到纺丝溶液;S20、将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前驱体薄膜;S30、将前驱体薄膜加热至200~300℃,并保温1~5h,得到SiOsubgt;2/subgt;/C纳米膜;S40、在惰性气氛下,将SiOsubgt;2/subgt;/C纳米膜继续加热至1000~2000℃,并保温2~20h,得到Si/SiC/C纳米纤维膜。通过碳化硅的添加,提高了碳、硅材料的相容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硅材料的体积膨胀效应,从而使制得的Si/SiC/C纳米纤维膜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时,表现出较高的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此外,将Si/SiC/C纳米纤维膜用作负极时,直接裁剪成适宜尺寸后即可,使用方便,同时提高了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Si/SiC/C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当前商业化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为改性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尽管制备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其理论比容量只有372mA h·g-1,难以满足市场对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硅基材料是在研负极材料中理论比容量最高的研究体系,理论比容量高达为4200mA h·g-1,因其低嵌锂电位、低原子质量、高能量密度,被认为是碳负极材料的替代性产品。然而,硅负极由于其在嵌脱锂循环过程中具有严重的体积膨胀和收缩,造成材料结构的破坏和机械粉碎,从而导致电极表现出较差的循环性能。
一直以来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探索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从理论上来说硅/碳负极材料可以兼具硅、碳材料两者的优势,得到容量相对较高且循环稳定性好的锂电负极材料。然而,经过许多实验后发现在循环过程中这两种材料表现出很差的兼容性,从而影响了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Si/SiC/C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旨在解决现有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Si/SiC/C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导电聚合物、硅源和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得到纺丝溶液;
S20、将所述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前驱体薄膜;
S30、将所述前驱体薄膜加热至200~300℃,并保温1~5h,得到SiO2/C纳米膜;
S40、在惰性气氛下,将所述SiO2/C纳米膜继续加热至1000~2000℃,并保温2~20h,得到Si/SiC/C纳米纤维膜。
可选地,步骤S10中:
所述导电聚合物包括聚丙烯腈、聚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偏二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有机溶剂包括无水乙醇、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硅源包括纳米硅粉、纳米二氧化硅和正硅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步骤S10中:
所述导电聚合物、硅源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5~5):(5~30)。
可选地,步骤S10具体包括:
在30~80℃下,将导电聚合物、硅源和有机溶剂均匀搅拌6~24h,得到纺丝溶液。
可选地,步骤S20中:
所述静电纺丝的纺丝电压为10~20kv,挤出速度为0.5~1.0m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程学院,未经湖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48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