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爆叉车及安全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3924.9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9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喻瑞波;蔡宛涛;李东雨;秦鹤宇;李玉顺;梁洪;刘建书;陈俊;李松韦;冯新月;张向阳;杨卓君;苗圃;仵振宇;范毅;张晗;彭旭;何峥;朱鹏飞;王执政;李棪;喻央;黄宁;李宁;赵倩楠;刘地;杨基普;鲁江涛;周会如;张秋强;刘源;刘俊伟;王群;张东;马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F17/00 | 分类号: | B66F17/00;B66F9/075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杨小燕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爆 叉车 安全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爆叉车及安全评价方法,属于防爆技术领域,防爆叉车包括车体及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监测模块、定位模块、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监测模块、定位模块分别相连接的车载终端、与所述车载终端相连接的云平台;防爆叉车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防爆叉车的评价指标体系;S2: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S3:建立评价矩阵,计算评价结果。本发明对防爆叉车及环境进行监控,对防爆叉车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可以有效的预防和监控叉车状况,降低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叉车及安全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化工、轻纺、火药、天然气、采矿、制药、油漆等行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易爆危险品的加工、使用、装卸和储存也日益增加。在这些场所作业过程中,有可能甚至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易燃易爆物质的散发、集聚、外溢和泄露等危险,从而使周围的某些区域形成爆炸性环境。在防爆技术成熟之前,这些危险环境中货物的装卸和储存只能依靠人力肩抬、背扛、手推,这种原始的作业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很难适应作业的需要,于是防爆技术便应运而生。
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防爆性能遭到破坏,导致安全故障没有及时发现,使防爆叉车在非防爆状态下运行,为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对防爆叉车的性能进行监控的评价至关重要。
公开号为CN110817751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防爆叉车,包括防爆叉车本体,防爆叉车本体包括有设置于中部的支撑座,支撑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内侧对称设置有伺服电机,每个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均设置有与支撑座转动连接的螺纹杆,螺纹杆的外侧对称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每个螺纹套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下铰接架,下铰接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上铰接架,四个上铰接架的上表面共同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座椅。
公开号为CN105399008A 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叉车安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控制系统包括CPU单元、传感器装置、存储装置、交互界面、供电装置、无线通信单元以及远程监控平台;传感器装置包括安全互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碰撞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以及重力传感器,传感器装置与CPU单元连接,CPU单元与存储装置及交互界面连接,CPU单元还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与远程监控平台通信连接,供电装置分别与CPU单元和叉车连接,以分别为CPU单元和叉车供电。
上述两个专利文献都对叉车的性能进行优化,但没有对叉车的位置和工作环境进行监控,不能准确评价叉车的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爆叉车及安全评价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爆叉车,包括车体及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监测模块、定位模块、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监测模块、定位模块分别相连接的车载终端、与所述车载终端相连接的云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红外热像仪,与所述红外热像仪相连接的图像存储单元和信号传输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的车胎内的胎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体横梁上的碰撞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的重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体变速箱上的速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模块为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GPS定位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终端包括设置在车体内部的CPU、与所述CPU相连接的显示屏和报警器。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终端和云平台通过无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防爆叉车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防爆叉车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未经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9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管道用加热器
- 下一篇:存储器失效地址的输出方法及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