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X9平台和Xen技术的座舱域控制器系统及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7918.2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7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何照丹;彭清源;耿杨;张凯;陈炯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阿丹能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查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7 | 代理人: | 曾令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x9 平台 xen 技术 座舱 控制器 系统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X9平台和Xen技术的座舱域控制器系统及应用方法,座舱域控制器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座舱域控制器。座舱域控制器包括核心处理器、DDR芯片和MCU芯片,硬件系统、DDR芯片和MCU芯片分别与核心处理器电性连接。核心处理器中加载有Xen Hypervisor和多个操作系统;核心处理器通过MCU芯片进行CAN通信、信号采集和预处理,DDR芯片通过运行核心处理器中的操作系统控制硬件系统。本发明通过Xen的虚拟化使Linux与Android等多个操作系统同时运行,实现任意屏幕间的信息共享,数据和图像的无延时传输,使座舱内部的各仪表、显示屏等形成一个整体,降低构造成本,提高性价比;本座舱控制器系统基于UWB技术数字钥匙系统集成,车主无需掏出钥匙或者手机,即可完成车辆解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智能座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X9平台和Xen技术的座舱域控制器系统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消费者对于汽车内部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内部座舱空间不仅需要满足驾驶需求,还需要不断进步,成为同时具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多种功能的综合平台。
汽车电子架构正在由过去的分布式离散控制向集中式域控制器架构转变,车辆座舱域控制器将车内分成不同的功能域。汽车座舱域中通常配备有多个电子产品或系统,如中控显示屏、仪表集群、车载娱乐系统等。目前传统的座舱控制系统使用两套设备,分别运行仪表和中控,即为每一个系统配置一个处理器,使仪表和中控分别运行在不同的处理器硬件之上。现有的车载系统解决方案存在以下缺点:使用两套硬件设备导致座舱内部的各仪表、显示屏等无法形成一个整体,限制了部分功能及效果,难以符合当前对于智能座舱的要求;使用多个处理器硬件,使得此类解决方案的可拓展性不足,且汽车整体设计难度加大;多个处理器必将导致构造成本的大幅提升,性价比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X9平台和Xen技术的座舱域控制器系统及应用方法,解决现有传统的座舱控制系统需要使用两套设备,分别运行仪表系统和中控系统,每一个系统配置一个处理器,仪表系统和中控系统分别运行在不同的处理器硬件之上的,使用多个处理器,限制了部分功能及效果,导致可拓展性降低,汽车整体设计难度加大、构造成本大幅提升,智能座舱应用中并未实现充分使用的问题。
一种基于X9平台和Xen技术的座舱域控制器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座舱域控制器,所述座舱域控制器包括核心处理器、DDR芯片和MCU芯片,所述硬件系统、DDR芯片和MCU芯片分别与核心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核心处理器中加载有Xen Hypervisor和多个操作系统;所述核心处理器通过MCU芯片进行CAN通信、信号采集和预处理,所述DDR芯片通过运行核心处理器中的操作系统控制硬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核心处理器中加载有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所述DDR芯片包括DDRRegion0和DDR Region1,所述硬件系统包括仪表系统和中控系统,所述DDR Region0与仪表系统电性连接,所述DDR Region1与中控系统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仪表系统包括控制仪表屏、HUD及空调屏。
进一步的,所述中控系统包括控制中控屏、副驾屏及后排娱乐显示器。
进一步的,所述核心处理器为南京芯驰的X9pro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X9pro处理器中的系统中包含独立安全岛子系统、CPU、GPU、2路Pcle3.0接口、4路USB3.0接口、4路CAN-FD接口和2路千兆以太网接口;所述独立安全岛子系统为Contex-R5 Dual-core Lock-step,所述CPU为8*Contex-A55,48.3K DMIPS,所述GPU为300Gflops。
进一步的,所述MCU为NXP车规级MCU系列S32K148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阿丹能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阿丹能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79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雾气口罩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隧道阻尘降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