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4301.5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2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梅娟;钱朋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40;A01G18/5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红媛 |
地址: | 16100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虫草 培育 方法 | ||
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涉及食药用菌培育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蛹虫草培育技术存在僵化率低、出草率低以及虫草素含量低的问题。方法:无菌条件下,将液体生产种子接种于活体蚕蛹蛹皮表面,然后避光培养20~30d;在僵化的蚕蛹的第一对小翅处进行开口处理,进行光照和温差刺激,持续5~10d后,将原基萌发阶段的蚕蛹进行光照和温度刺激,持续5~6d后,将子实体初期阶段的蚕蛹进行光照和温度刺激,持续10~15d后,将子实体成长阶段的蚕蛹进行第4次光照和温度刺激,持续3~7d后,得到成熟的子实体,进行采收。本发明可获得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药用菌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称北冬虫夏草、北虫草。野生的蛹虫草其宿主由鳞翅目等昆虫的蛹从寄生虫蛹体顶端长出,状似垒于棒,长0.8-3cm,橙黄色。野生的蛹虫草主产自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安徽、云南、广东和广西等地。
柞蚕属于鳞翅目昆虫,是我国的特色产业,现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贵州、四川和湖北等10多个省区。我国柞蚕茧(蛹)的年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柞蚕蛹营养丰富、安全。以柞蚕蛹为寄主,完全符合源自自然、接近自然的人工虫草培养法则,做到了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以及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可将过去养蚕-缫丝的单一生产模式转变为养蚕-缫丝-功能食品、制药等新的生产模式,既为养蚕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又为营养食品和制药等行业提供了新的资源。国内外学者实验数据及产业化结果表明,柞蚕蛹虫草有效成分及利润远远高于代料栽培(谷物培养基)的蛹虫草。
在当下从业者众多、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柞蚕蛹价格持续上涨和劳动力价格居高的大环境下,应当尽最大努力采用轻简的培育方法,提高蛹虫草的生物转换效率,使蛹虫草更加优质高产,这不仅是挖掘柞蚕蛹本身价值,更是生产链中附加支出成本的节约,增产增质综合措施应用才能有效提高培育蛹虫草收益。
因此,从接种方式和出草方式等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入手,解决现有蛹虫草培育技术存在操作复杂、僵化率和出草率低以及有效成分少等问题,筛选出合适的优质轻简高效培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蛹虫草培育技术存在僵化率低、出草率低以及虫草素含量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油莎豆粕水解液、葡萄糖酸钙母液和维生素C母液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下,将蛹虫草母种接种于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5~10块/0.5cm3,并在18~22℃的温度条件和140~160r/min的转速条件下培养5~7d,得到液体生产种子;
二、无菌条件下,将液体生产种子接种于活体蚕蛹蛹皮表面,接种量为0.4~0.6mL/个蚕蛹个体;将接种后的活体蚕蛹在16~20℃的温度条件下,避光培养20~30d,得到僵化的蚕蛹;在僵化的蚕蛹的第一对小翅处进行开口处理,然后进行第1次光照和温差刺激,持续5~10d后,得到原基萌发阶段的蚕蛹;将原基萌发阶段的蚕蛹进行第2次光照和温度刺激,持续5~6d后,得到子实体初期阶段的蚕蛹;将子实体初期阶段的蚕蛹进行第3次光照和温度刺激,持续10~15d后,得到子实体成长阶段的蚕蛹;将子实体成长阶段的蚕蛹进行第4次光照和温度刺激,持续3~7d后,得到成熟的子实体,进行采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大学,未经齐齐哈尔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4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式轿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机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