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摩托车的后视镜智能调节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5511.8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6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辉;徐彬;张慧敏;陈应易;吴劭锴;章文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J29/00 | 分类号: | B62J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摩托车 后视镜 智能 调节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摩托车的后视镜智能调节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S1:接收角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电动车/摩托车龙头转动方向和角度数据;同时,接收红外传感器实时采集的骑行人员头部以及躯干到龙头旋转中心的距离数据;S2:将转动方向、角度数据以及距离数据输入到预先训练的身高‑角度智能算法模型中,并输出后视镜所需的调节角度数据;S3:根据输出的后视镜所需调节角度数据,控制后视镜所在驱动机构运动,带动后视镜偏转/旋转至所需调节角度。本申请技术方案辅助骑行人员在骑行转向时,控制后视镜回转,保证骑行人员转动龙头过程中不影响其观察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视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摩托车的后视镜智能调节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动车/摩托车的便捷性,成了人们日常短途出行的最佳选择之一。电动车/摩托车的后视镜是保证骑行安全的重要配件。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后视镜的调节,当更换骑行人员时,为骑行人员能正常观察到后方,需手动调节后视镜角度,无法自动实现。而现有后视镜通常固定在电动车/摩托车的龙头上,当骑行人员在骑行时,随着转动龙头改变骑行方向时,后视镜视角范围也随之改变,从而导致骑行人员无法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状况,易造成交通事故。
现有后视镜以出现手动调节,然而当后方有强光照射时,光线会通过后视镜反射到骑行人员眼中,严重干涉骑行人员视线,造成交通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动车、摩托车的后视镜智能调节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车、摩托车的后视镜由于与龙头固定连接,导致骑行转向时,后视镜视角范围受限以及后视镜反光眩晕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摩托车的后视镜智能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接收角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电动车/摩托车龙头转动方向和角度数据;同时,接收红外传感器实时采集的骑行人员头部以及躯干到龙头旋转中心的距离数据;
S2:将转动方向、角度数据以及距离数据输入到预先训练的身高-角度智能算法模型中,并输出后视镜所需的调节角度数据;
S3:根据输出的所述后视镜所需调节角度数据,控制所述后视镜所在驱动机构运动,带动所述后视镜偏转/旋转至所需调节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身高-角度智能算法模型采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训练模型,包括:
用于输入头部到旋转中心距离值X1、躯干到旋转中心距离值X2以及固定参数C的输入层;
用于输出后视镜偏转角度Y1、后视镜回转角度Y2的输出层;
用于利用反向传播算法计算各神经元权重值以及相关性的隐藏层。
进一步地,所述身高-角度智能算法模型中,龙头转动角度数据与后视镜偏转或旋转的关系式如下:
其中,β为龙头的转动角度,α为后视镜与龙头的夹角,a为头部到旋转中心距离,b为后视镜到龙头旋转中心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传感器采用霍尔传感器;所述电动车/摩托车龙头转轴的同一侧固设有多个与所述霍尔传感器匹配的磁铁,且各所述磁铁位于同一圆周上,且所述磁铁间隔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传感器包括2个所述霍尔传感器,所述龙头转轴上包括6个所述磁铁,所述磁铁间隔角度为20°;各所述霍尔传感器分别感应相邻的3个所述磁铁,以便根据任一所述霍尔传感器发出的感应信号时,获取电动车、摩托车龙头的顺/逆时针转动方向与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55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