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旋流泄洪洞底部流态的洞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3412.6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周恒;陆希;狄圣杰;刘静;王卫国;卫勇;李跃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4 | 分类号: | E02B9/04;E02B8/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孙齐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泄洪 底部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旋流泄洪洞底部流态的洞室结构,包括旋流竖井和导流洞,还包括过渡段、分水板和消力池;所述过渡段设在旋流竖井与导流洞之间;所述的分水板设在过渡段末端;所述的分水板上布置多个过水孔,所述的分水板宽度与导流洞洞宽D相同,分水板高度h1为导流洞洞高的(0.2~0.8)倍;所述的消力池设在旋流竖井底部。本发明中过渡段断面较旋流竖井断面突然减小,一方面可以增大旋流竖井底部淹没水深高度,改善水流形态,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旋流竖井底部消能率,另外,过渡段断面呈马蹄形,与原有导流洞衔接更简单,使洞室开挖施工更简单。在过渡段末端与原导流洞衔接处增加分水板,使得旋流竖井末端水流流态更规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旋流消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旋流泄洪洞底部流态的洞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高堆石坝在施工期间一般采用隧洞导流,故常需要修建大断面的导流隧洞,导流洞的造价往往比较高,如何合理地利用导流洞后期改建为永久性的泄洪洞,达到一洞多用的目的,是降低工程造价及解决枢纽布置困难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在改建为泄洪洞的实践中,采用旋流泄洪技术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具体消能率高、布置简单等优点。
旋流泄洪分为竖井旋流和水平旋流两种,其中竖井旋流是利用旋转水流的离心力,形成空腔,增大洞壁压力和水力摩阻,延长流程,达到防止空蚀和消能的目的。但是,由于旋转水流的离心力及其重力,往往容易在竖井底部形成不规则的流态,不利于导流洞稳定,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水工界研究的内容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消能差、水流紊乱且施工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旋流泄洪洞底部流态的洞室结构,本发明改善了水流流态、提高了消能率且施工便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善旋流泄洪洞底部流态的洞室结构,包括旋流竖井和导流洞,还包括过渡段、分水板和消力池;所述过渡段设在旋流竖井与导流洞之间;所述的分水板设在过渡段末端;所述的分水板上布置多个过水孔,所述的分水板宽度与导流洞洞宽D相同,分水板高度h1为导流洞洞高的(0.2~0.8)倍;所述的消力池设在旋流竖井底部。
所述分水板为钢筋混凝土或钢衬混凝土结构。
所述的分水板上所有过水孔的断面面积的和A为:A=(0~1)h1*D,其中,h1为分水板高度,D为导流洞宽度。
所述的过渡段包括竖直段、圆弧段和斜坡段,所述的竖直段与斜坡段通过圆弧段连接;所述的竖直段上端与旋流竖井下部连接,所述的斜坡段末端与导流洞连接。
所述的竖直段长a1为(1~3)D,圆弧段的弧长为a2,其弧长角度为60°~90°,圆弧段的圆弧半径R1为(0.5~2)D;斜坡段长a3为(0.1~5)D、斜坡段的坡比为1:n,n取1~20,D为导流洞宽度。
所述消力池深度为(0.05~0.5)D,D为导流洞宽度。
所述的消力池直径D2小于旋流竖井直径D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旋流泄洪洞底部流态的洞室结构,其过渡段断面较旋流竖井断面突然减小,一方面可以增大旋流竖井底部淹没水深高度,改善水流形态,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旋流竖井底部消能率,另外,过渡段断面采用马蹄形,与原有导流洞衔接更简单,使洞室开挖施工更简单。在过渡段末端与原导流洞衔接处增加分水板,使得旋流竖井末端水流流态更规整。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纵向剖面图。
图2为1-1剖面图。
图3为2-2剖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导流洞;2、旋流竖井;3、消力池;4、过渡段;5、分水板;6、过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34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