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遮光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9139.1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榛;孙鹏;史莹飞;王恺;张鹏;杨梦涵;吕从江;石俊峰;杨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精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79/08;C08L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 11744 | 代理人: | 段晓林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遮光 聚酰亚胺 复合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遮光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共聚物树脂;制备聚酰亚胺酸树脂;在保证体系固含量在12‑25%的范围下,将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共聚物树脂和聚酰亚胺酸树脂、助剂按比例混合并搅拌3~6h得到均匀的复合树脂溶液,然后将复合树脂溶液经脱泡、涂膜后,依次在140℃下热处理15min、180℃下热处理30min、200℃下热处理15min、250℃下热处理15min、300℃下热处理15min、350℃下热处理15min、400℃下热处理15min,即制得超高遮光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本发明的超高遮光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机械性能好且膨胀系数低、高度遮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高遮光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黑色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类特殊的功能薄膜。除具有亚胺本征在力学、电学及热学上的性能优势,更具有高遮光性,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航天航空领域中的FPC基膜或覆盖膜,耐高温黑色标签、胶带等场景。作为FPC覆盖膜,可防止电路的老化、保护内部电路设计而不被模仿。
聚酰亚胺薄膜本征显金黄色,素有“黄金薄膜”之称。目前,黑色聚酰亚胺薄膜制作的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涂覆黑色树脂(如CN107312191A),经固化、烘干得到黑色聚酰亚胺薄膜;二是通过引入遮光单体与常规单体共聚(如CN102529262A、CN111574426A),得到所需的黑色薄膜;三是通过含炭黑、碳量子点、石墨烯、碳纤维或氧化铁等有色填料(如CN 110526369C、CN104169330B、CN111566151A、CN11205646A)与聚酰胺酸树脂复合,热处理成膜;或有机物与聚酰胺酸共混(如CN105860112B、CN1110572260A、CN111909406A),在热处理过程中被氧化、炭化,形成黑色聚酰亚胺薄膜。
这些方法总存在明显的弊端,例如涂层的剥离脱落、填料的分散不均,对下游的应用有明显的风险隐患。尤其是有机物的添加引起薄膜性能的下降,而无法获得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遮光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基于引入聚合物互穿网络和分子交联设计的思路,提供一种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聚酰亚胺(PI)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可明显降低亚胺成膜工艺对分子配方设计的选择性;同时,该薄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兼具低膨胀系数(10-18ppm/℃)、对紫外可见光透过率低(≤0.2%)的特征,可作为FCCL基膜及覆盖膜、电子标签等领域,工艺简单,成本可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遮光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共聚物树脂;
制备聚酰亚胺酸树脂;
在保证体系固含量在12-25%的范围下,将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共聚物树脂和聚酰亚胺酸树脂、助剂按比例混合并搅拌3~12h得到均匀的复合树脂溶液,然后将复合树脂溶液经脱泡、涂膜后,依次在140℃下热处理15min、180℃下热处理30min、200℃下热处理15min、250℃下热处理15min、300℃下热处理15min、350℃下热处理15min、400℃下热处理15min,即制得超高遮光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
优选地,所述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共聚物树脂根据以下方法制备:
通入惰性气体15min以去除反应体系中的氧气,取设定的非质子溶剂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惰性气体30min后,加入共聚单体,然后加入引发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精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精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1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