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索塔筑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6415.9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2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程希莹;杨瑞敏;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T17/0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吴海云 |
地址: | 239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桥梁 索塔筑造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索塔筑造方法,步骤如下:S1:根据施工图纸对索塔及其施工模型进行三维建模,然后三维设计劲性骨架、索鞍以及索塔模板;S2:用全站仪放出索塔各角角点位置并弹出墨线;S3:依据BIM模型的构件位置标准信息对劲性骨架进行加工,然后利用塔吊将劲性骨架吊装就位;S4:将索鞍加工出来并依托劲性骨架进行固定;S5:索塔模板加工出来并安装在所述劲性骨架外侧;S6:向索塔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开始拆除索塔模板。本申请解决了索塔模板设计难度大、索鞍定位难度大等问题,在实现构件精准定位和协同管理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索塔筑造方法。
背景技术
矮塔斜拉桥又称部分斜拉桥,是近年来兴起的介于梁式桥与斜拉桥之间的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相对于普通斜拉桥而言由于其具有造型美观、技术先进、造价低廉、施工简便等优点,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大型的斜拉桥索塔在以往施工过程中常易出现劲性骨架一次设计到位难、索塔模板设计难度大、索鞍定位难度大、钢筋精细化施工难等问题,构件之间容易发生碰撞,造成返工工期加长。
综上所述本领域人员急需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的矮塔斜拉桥索塔筑造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索塔筑造方法,解决了索塔模板设计难度大、索鞍定位难度大等问题,在实现构件精准定位和协同管理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二)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索塔筑造方法,步骤如下:
S1:根据施工图纸对索塔及其施工模型进行三维建模,然后三维设计劲性骨架、索鞍以及索塔模板;
S2:根据导线控制点及在模型提取的构件放样信息用全站仪放出索塔各角角点位置并弹出墨线;
S3:在BIM模型中对每个构件的空间位置信息进行标注并依据BIM模型的构件位置标准信息对劲性骨架进行加工,依托BIM模型对各个构件的尺寸、位置以及连接方式进行检验,然后利用塔吊将劲性骨架吊装就位;
S4:根据索鞍模型将索鞍加工出来并依托劲性骨架进行固定;
S5:根据索塔模板模型将索塔模板加工出来并安装在所述劲性骨架外侧;
S6:向索塔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开始拆除索塔模板,拆模时先上后下、先外模后内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的各类构件模型设计完成后还要进行碰撞检查以及提取模型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的劲性骨架安装完成后,在所述劲性骨架内部加装有钢筋,加装钢筋前需要依据BIM模型建立钢筋明细表,根据BIM模型提取的每类钢筋形状尺寸信息加工型材,然后将钢筋逐捆吊装就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的索鞍定位时需要经过初定位和精定位两个过程;
初定位首先在劲性骨架外侧放样,将索鞍中心铅垂线在劲性骨架上、下横杆上标注出来,利用手拉葫芦及横杆上的调节螺栓,将索鞍的横向位置及铅垂度初步调整到位并将调节螺栓拧紧;
精定位要通过两台全站仪实时监测索鞍空间位置,现场通过调节布置索鞍及三根横杆上的三向调节螺栓精确定位索鞍空间位置,定位完成后将各个部位调节螺栓拧紧并用小块钢板将索鞍与劲性骨架横杆焊接为一整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中的索塔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每节模板外侧设置三道边框,所述边框采用槽钢制作而成,索塔模板内部设置纵向对拉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64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