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屏蔽多芯线缆耦合通道大电流注入等效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7812.3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0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万浩江;卢新福;潘晓东;魏光辉;孙江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G01R31/00;F41A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蔽 线缆 耦合 通道 电流 注入 等效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屏蔽多芯线缆耦合通道大电流注入等效试验方法,所述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以非线性系统为受试设备,建立非屏蔽多芯线缆单一线对大电流注入等效替代辐照的理论模型,并提出非屏蔽多芯线缆单一线对严格等效的试验方法;步骤二,在步骤一的基础上进行非屏蔽多芯线对大电流注入等效辐照试验,提出非屏蔽多芯线缆加严等效的试验方法;本发明的非屏蔽多芯线缆耦合通道大电流注入等效试验方法,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证明,提出的大电流加严等效注入的方法是可以替代强场辐照试验的,解决了武器装备系统通过性试验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屏蔽多芯线缆耦合通道大电流注入等效试验方法,属于大电流注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功率用频装备以及电磁脉冲武器的使用使得战场电磁环境愈发复杂,为更好地适应战场电磁环境,对武器装备电磁辐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变得愈发重要。线缆耦合通道是电磁辐射常见的电磁干扰耦合通道,非屏蔽多芯线缆是武器装备常用的互联线,非屏蔽多芯线缆是由多对线对和一个塑料外皮构成。
GJB1389A-2005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系统面临的外部电磁环境在某些频段的场强高于200V/m,为保证武器装备可以正常工作,一般要求该装备至少有6dB的安全裕度,但这些指标在实验室条件下难以达到。因此,仅靠辐照试验的方法测试系统级的电磁辐射敏感度是难度极大的,大电流注入的方法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思路,其实质就是把高场强辐射敏感度试验采用电流传导敏感度试验来替代,可以明显提高试验效率。
但目前,电流注入的方法主要应用于传导敏感度的研究,而对于辐射敏感度等效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电流注入法主要有大电流注入法、直接电流注入法和长线注入法等;当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是大电流注入法,这种方法也最被研究人员广泛认可。然而,现有的大电流注入技术对于辐射敏感度的研究却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的研究方法是以监测的感应电流作为等效依据,建立了辐照场强与监测感应电流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后进行高场强下的线性外推,这种方法在受试设备的阻抗不变的情况下成立;但当受试设备是非线性系统时,辐照场强与监测感应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往往就不成立了。针对上述问题,如果可以找到辐射场强与其他注入参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且这一对应关系与受试设备是否为非线性系统无关,而后进行高场强下的线性外推,这样受试设备是非线性系统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对于拓宽BCI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简化测试步骤方法、在使用较低的成本的前提下就可以模拟大范围空间强场电磁辐射效应试验,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非屏蔽多芯线缆耦合通道大电流注入等效试验方法,能够适用于武器装备系统的通过性试验。
本发明的非屏蔽多芯线缆耦合通道大电流注入等效试验方法,所述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非线性系统为受试设备,建立非屏蔽多芯线缆单一线对大电流注入等效替代辐照的理论模型,并提出非屏蔽多芯线缆单一线对严格等效的试验方法;
步骤二,在步骤一的基础上进行非屏蔽多芯线对大电流注入等效辐照试验,提出非屏蔽多芯线缆加严等效的试验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非屏蔽多芯线缆单一线对严格等效的试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互联多芯线缆的左端设备保持不变,将非屏蔽多芯线右端的受试设备取下,直接监测线缆终端的响应;
第二步,进行低场强预实验,在已知某一低场强的辐照条件下,得到单一线对的响应;而后,注入条件下调整大电流注入电压源的大小,使得注入激励时右端单一线对的响应与辐照激励时右端单一线对的响应相同,从而建立注入激励电压源与辐射场强的线性关系;
第三步,进行高场强外推实验,在之前得到的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将激励源线性外推;同时,在线缆的右端接回原来的受试设备,此时大电流注入的激励对受试设备的响应即为辐照场强通过相同的线性外推对受试设备的响应;强场条件下大电流单端注入等效辐照试验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78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聊天消息删除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市政道路用限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