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再循环阀总成衬套压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7710.1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5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少威;陈聪;张欢欢;张云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氏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陈美因;林永协 |
地址: | 51909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再循环 总成 衬套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废气再循环阀总成衬套压装装置,包括外涨定位工装、阀片预定位工装、通衬套压装组件和盲衬套压装组件,阀片预定位工装设置在外涨定位工装上,阀片预定位工装的最大宽度小于外涨定位工装的有效安装宽度;通衬套压装组件位于工装组件的第一侧,通衬套压装组件包括压杆,压杆能向外涨定位工装的上方移动;盲衬套压装组件位于工装组件的第二侧,盲衬套压装组件包括推杆、放置座和第二压装驱动装置,放置座位于外涨定位工装和第二压装驱动装置之间,放置座上设置有放置槽,第二压装驱动装置驱动推杆穿过放置槽向外涨定位工装的上方移动,推杆和压杆对应设置。本发明不仅压装方便、压装效率高,而且还能兼容多种不同型号阀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再循环阀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阀总成衬套压装装置。
背景技术
EGR阀也叫废气再循环阀,是一种安装在柴油机上用来控制反馈到进气系统的废气再循环量的机电一体化装置。EGR阀总成在装配时,需在阀体内放入阀片,然后从阀体两侧分别压装通衬套和盲衬套,阀片的两端分别支撑在通衬套和盲衬套上,接着从阀体外侧装入圆柱销,实现两个衬套与阀体的固定连接。
传统的压装方法是:水平放置阀体,使得一侧的衬套安装孔朝上,通过压装机构竖直向下压装第一个衬套;然后,180°翻转阀体,使得另一侧的衬套安装孔朝上,通过压装机构竖直向下压装第二个衬套;此时,阀体内的阀片被两侧的衬套夹紧固定;接着,90°翻转阀体,使得两侧上销安装孔均朝上,通过压销机构压装圆柱销,利用圆柱销固定衬套。传统的压装方法,需要多次翻转阀体,而且每次翻转阀体后,需利用定位工装重新对阀体进行定位,不仅操作繁琐且非常不方便,而且不利于提高压装效率。
在衬套压装完成后,还需要对EGR阀的密封性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方法是将EGR阀安装在相应的检测装置上,通过检测装置向EGR阀通入压缩空气,保压规定时间后测试压力的损失,依此判断EGR阀的泄露量是否在标准范围内。该种检测方法的耗时较长,不利于节省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压装方便、压装效率高,而且还能兼容多种不同型号阀体的废气再循环阀总成衬套压装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废气再循环阀总成衬套压装装置,包括工装组件、通衬套压装组件和盲衬套压装组件,工装组件包括外涨定位工装和阀片预定位工装,阀片预定位工装设置在外涨定位工装上,阀片预定位工装的最大宽度小于外涨定位工装的有效安装宽度;通衬套压装组件位于工装组件的第一侧,通衬套压装组件包括压杆和第一压装驱动装置,第一压装驱动装置驱动压杆向外涨定位工装的上方移动;盲衬套压装组件位于工装组件的第二侧,盲衬套压装组件包括推杆、放置座和第二压装驱动装置,放置座位于外涨定位工装和第二压装驱动装置之间,放置座上设置有放置槽,第二压装驱动装置驱动推杆穿过放置槽向外涨定位工装的上方移动,推杆和压杆对应设置。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外涨定位工装用于从阀体内部固定阀体,通过设置阀片预定位工装用于定位阀片,使得阀片按照预设角度预先摆放在阀体内,有利于方便阀体和阀片的安装,提高装配效率;通过设置外涨定位工装,由于多种不同型号的阀体内部结构基本相同,从阀体的内部对阀体进行定位,有利于兼容多种不同型号的阀体,具有兼容性强的优点;通过设置压杆,通衬套套设在压杆上,利用第一压装驱动装置驱动压杆,以驱动通衬套装入阀体的通衬套安装孔内;通过设置放置槽用于放置盲衬套,利用第二压装驱动装置驱动推杆,以推动盲衬套装入阀体的盲衬套安装孔内,本发明只需一次定位,即能同时进行通衬套和盲衬套的压装,有利于提高压装效率和压装质量。
进一步的方案是,外涨定位工装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楔块、外涨套筒和外涨夹持组件,外涨套筒套设在升降楔块的上部,外涨夹持组件套设在外涨套筒的外侧,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楔块沿外涨套筒的轴向移动,外涨套筒的直径可变,在水平方向上,外涨套筒带动外涨夹持组件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氏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氏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77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