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浇铸设备及其加热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97672.2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0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留;李春生;陈应红;王效林;邹权林;黄猛;龙群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5/04 | 分类号: | B22D35/04;B22D33/02;B22C9/06;B22D35/06;B22D33/04;B22D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婷婷;张向琨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浇铸 设备 及其 加热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浇铸设备及其加热输送装置,所述加热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组件、导热块和输送机构。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导热块上并用于对导热块进行加热。导热块形成有加热隧道,所述加热隧道用于供模具通过。输送机构位于导热块下方、且用于带动模具在所述加热隧道内移动。由于第一加热组件通过导热块的加热隧道对模具进行间接加热,则当模具经由输送机构在加热隧道内移动时,模具在加热隧道内被均匀加热。这种间接加热方式不仅便于控制加热隧道内的温度,且能保证加热隧道内各区域的温度均匀,由此实现对模具的均匀加热,从而减少了模具与浇铸的金属液之间的温差,进而保证了产品表面的光滑度、节约了人工打磨工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浇铸设备及其加热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浇铸是稀有金属成型常用的一种生产工艺。随着稀有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稀有金属的形状要求越来越高,而浇铸成型又是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在浇铸过程中,由于稀有金属不同物理特性,浇铸的金属液温度与模具本身的温度之间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和成本,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浇铸出来的产品的表面不光滑,影响浇铸质量,甚至会导致浇铸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浇铸设备及其加热输送装置,加热输送装置能实现对模具的均匀加热,从而减少了模具与浇铸的金属液之间的温差,进而保证了产品表面的光滑度、节约了人工打磨工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浇铸设备的加热输送装置,其用于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所述加热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组件、导热块和输送机构。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导热块上并用于对导热块进行加热。导热块形成有加热隧道,所述加热隧道用于供模具通过。输送机构位于导热块下方、且用于带动模具在所述加热隧道内移动。
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加热输送装置中,第一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套和第一接线盒,第一加热套设置于导热块上,第一接线盒电连接于第一加热套和外部供电装置。
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加热输送装置中,第一加热套设置于导热块的外侧或内侧。
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加热输送装置中,导热块具有顶壁和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与顶壁一起形成所述加热隧道。第一加热套至少设置于导热块的顶壁上。
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加热输送装置中,输送机构包括传送带、多个安装座和驱动电机。所述多个安装座沿横向间隔设置,且各安装座固定于传送带并安装对应一个模具,传送带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输送模具。
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加热输送装置中,各安装座包括固定部和安装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传送带,所述安装部在上下方向上突出于固定部并安装、夹持模具。
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加热输送装置中,安装部形成为具有开口的U型结构。
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加热输送装置中,安装部由三个夹持壁组成。
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加热输送装置中,加热输送装置还包括支撑架和两个安装梁。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两个安装梁,所述两个安装梁在纵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两个安装梁一起支撑所述导热块并安装输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浇铸设备,其包括上述所述的加热输送装置,加热输送装置用于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申请的加热输送装置中,由于第一加热组件通过导热块的加热隧道对模具进行间接加热,则当模具经由输送机构在加热隧道内移动时,模具在加热隧道内被均匀加热。这种间接加热方式不仅便于控制加热隧道内的温度,且能保证加热隧道内各区域的温度均匀,由此实现对模具的均匀加热,从而减少了模具与浇铸的金属液之间的温差,进而保证了产品表面的光滑度、节约了人工打磨工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97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浇铸设备及其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隔窗对讲求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