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升设备利用率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65549.6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18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晨;陈艳;吴春阳;马建超;王峰;蔡伟;周云;陈帅;王飞;苏维君;贾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60;B60L53/66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鲁延生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设备利用率 电动汽车 智能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升设备利用率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包括桩体、负荷监测装置、负荷控制装置、计量装置、电动汽车电池电量管理模块,负荷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向充电桩供电台区的负荷;负荷控制模块用于调整各充电桩的支线的负荷;计量装置用于计量充电桩各支线的电量;电动汽车电池电量管理模块用于检测连接各充电桩的电动汽车的电量情况;桩体用于连接电动汽车与电网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本发明兼具负荷监控、调整,电动汽车电量管理功能,避免高峰用电时线路、配变重过载,提高充电桩效率,合理分配各充电桩的充电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升设备利用率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环保、节能将是汽车发展的大致趋向。随着电动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对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也带来了考验。由于充电桩数量的增加,部分台区配变是属于老旧设备或者规划建设时未考虑充电桩的接入,导至配变容量并不能负担其所带的充电桩同时充电,配变重载、过载的情况发生。长时间的重过载不仅会降低电网设备中的配变、线路是使用寿命,还会对配电网产生负荷冲击,甚至有发生火灾的安全隐患。若能够对充电桩的进行供电的配变、线路进行更换,则会增加电网投资,降低供电公司投资效益。
若能够对充电桩的充电负荷、充电时序进行控制,合理利用充电时间,有序充电,现有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目前无论是家用充电桩还是公共充电桩,大多数用户的充电习惯是下班后将充电枪与车连接,随即开始充电,使得充电桩的用电高峰与居民用电高峰发生重叠,导致公共配电网负荷加剧的问题。而夜间晚高峰过后,夜间负荷进入低谷期,电动汽车可能已经完成充电,不能进行错峰充电,造成资源无法合理利用。
本专利发明一种智能充电桩,能够控制电动汽车的充电起始时间、充电时常、充电时序,能够实现有序充电、保护供电设备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设备利用率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解决了由于充电桩数量的增加,部分台区配变是属于老旧设备或者规划建设时未考虑充电桩的接入,导至配变容量并不能负担其所带的充电桩同时充电,配变重载、过载的情况发生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提升设备利用率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包括桩体、负荷监测装置、负荷控制装置、计量装置、电动汽车电池电量管理模块,所述计量装置位于桩体外部,所述负荷控制装置输入端用于与电网配电台区连接,所述负荷监测装置输出端与负荷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负荷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所有桩体的负载情况,并将监测情况传递至所述负荷控制装置;
所述负荷控制装置与所述负荷监测装置连接,用于控制各支线上充电桩的负荷;
所述计量装置位于充电桩输入端的支线上,用于计量各充电桩使用电量;
所述电池电量管理模块用于检测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的实时电量,并反馈给负荷控制装置,所述负荷控制装置接收到负荷监测装置的警告信号,对各个在充电的充电桩进行负荷、充电时间调控,所述电池电量管理模块,检测电动汽车的电池总量及剩余电量,计算得到需要的充电电量及时间及电流,并将结果发送至负荷控制装置,所述负荷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电池电量管理模块的电动汽车电池电量信息,并根据配变负载情况进行负荷调控,电池电量管理模块包括取车时间设置功能,对何时取车进行预先设定。
优选的,所述负荷监测装置监测得到的负荷值超过台区配变的额定容量的80%视为重载,将发送警告信号给负荷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计量装置计量通过各支线的电量。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55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架水泵壳体压铸模具
- 下一篇:副车架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