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体废物多热源无氧裂解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65268.0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28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云;王维利;黄振房;朱燕明;薛剑锋;周安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绿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57/00;C10J3/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弘知远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8 | 代理人: | 陶涛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1号(北京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废物 热源 裂解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体废物多热源无氧裂解处理系统,包括固体废物进料系统、排气系统、无氧裂解系统、拨炭装置、出炭系统、主传动系统、可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气体净化系统,无氧裂解系统产生的可燃气体作为裂解能源。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城市中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固体废物转化成可再生利用的可燃气、油和炭等,生成的可燃气返回到多热源加热系统中作为燃料,循环利用了能源,降低了能耗,也降低了处理成本;多余可燃气送可燃气储罐储存另作它用,达到节约能源之目的。由于固体废物是在无氧环境下受热裂解,没有可污染物生成条件,解决了二次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体废物处理装置,具体为一种固体废物多热源无氧裂解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垃圾产出量远远高于处理量,为此,各级政府都在实施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以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目前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干馏等工艺技术。
采用填埋工艺是多年以来为人们所接受并且被广泛应用,但随着国家对环境要求和填理标准的提高,弊端逐步出现,主要是占地面积大,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另外对填埋场要求提高,投资变大。
堆肥技术处理生物质,可达到基本无害化处理要求,但由于固体废物持别是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面广量大,城市与乡村路途较远,运输困难,而且由于技术控制不精细使质量不稳定,造成堆肥技术较难大面积推广。
焚烧技术是各国正在大力研究的课题,经多年研究及实践证明,焚烧技术已越来越优化,但由于是有氧或微氧燃烧及操作等问题,焚烧工厂周围二恶英污染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彻底解决,造成群众反响强烈。
干馏工艺技术是较新型的一种处理方法,但目前国内外都用在处理危废项目上,日处理量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为此,为了能满足市场需求,做好垃圾分类、回收智能终端、后端智能处理工作,特实用新型一种固体废物多热源无氧裂解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废物多热源无氧裂解处理系统,用以处理有机固体废物,而且处理量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体废物多热源无氧裂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废物多热源无氧裂解处理系统包括进料系统、排气系统、无氧裂解系统、拨炭装置、出炭系统、主传动系统和气体净化系统,无氧裂解系统产生的可燃气体作为裂解能源。
优选地,进料系统包括接料斗、进料仓和气动阀门;气动阀门设置在进料仓的出口处。
优选地,无氧裂解系统由电加热系统和多热源加热系统围成,电加热系统的外壁具有斜向下突出的第一挡板,多热源加热系统的内壁上设置有斜向下突出的第二挡板;在多热源加热系统外壁设置有若干可燃气排气孔组和废气排出口组;在多热源加热系统的底部设置有燃烧装置。
固体废物经气动阀门进入无氧裂解系统后,先经过电加热,待产生的再生可燃气经净化后,返回多热源加热系统可燃烧加热后,关闭电加热,利用再生可燃气加热,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产出的可燃气体,在储气柜通过生物质油过滤装置,可燃气出口阀门,进入可燃气净化系统。由于可燃气经过生物质油过滤装置时,温度下降,分解出的生物质油,生物质油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落至生物质油出口,返回无氧裂解系统继续裂解。防爆泄压阀的作用在于,当排气系统的工作压力超出正常范围时,在智能控制系统指令下工作泄压,使部份可燃气进独立备用储罐,保证一种固体废物多热源无氧裂解处理系统在正常工作压力下运行。
多热源加热系统和电加热系统可单一使用也可同时使用。
热源加热系统将可燃气体燃烧,热能传至无氧裂解系统使无氧裂解系统中的固体废物受高温裂解,产生废气从废气排出口排进废气专用通道,进废气处理总站统一处理。废气处理总站是本领域常规技术,在此不另加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绿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绿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52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皂角刺种植用高稳定性扶正支架
- 下一篇:一种羧甲基纤维素钠生产用造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