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5034.0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84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6 | 分类号: | B60L58/26;B60K1/04;B62D25/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何杰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电式 混合 动力 汽车 电池 冷却系统 布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布置结构,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的电池冷却系统,所述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管路以及通过冷却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的蓄水瓶、电子水泵、冷却器、动力电池和充电机,所述动力电池设置于所述车体前部,所述蓄水瓶、所述电子水泵、所述冷却器和所述充电机均设置于所述车体后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布置结构,能够改善汽车机舱空间拥挤、热害问题突出以及美观性不足等问题,并且缩短了连接冷却器到动力电池之间的冷却管路长度,冷却液从冷却器流出后,不经过其他部件直接通过冷却管路进入动力电池,从而降低能耗损失、提高冷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各汽车厂都在大力投入研发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型作为新能源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车型,现有的前置前驱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主流的布置方法为机舱布置混动动力总成、传统动力总成附件系统、电机控制器、电机以及电池冷却系统,电池一般布置于中通道、第二排座椅下方、行李箱内或者行李箱底部。这就导致机舱管路特别复杂,空间拥挤,热害问题突出、美观性不足,并且冷却器到电池之间的连接管路过长,冷却效率较低以及能耗损失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布置结构,通过将动力电池设置在车体前部,将电池冷却系统其它部件设在在车体后部,从而将冷却管路布置在汽车机舱外,改变传统的将冷却管路设置在机舱内的布置方式,改善汽车机舱空间拥挤、热害问题突出以及美观性不足等问题,并且缩短了连接冷却器到动力电池之间的冷却管路长度,冷却液从冷却器流出后,不经过其他部件直接通过冷却管路进入动力电池,从而降低能耗损失、提高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布置结构,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的电池冷却系统,所述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管路以及通过冷却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的蓄水瓶、电子水泵、冷却器、动力电池和充电机,所述动力电池设置于所述车体前部,所述蓄水瓶、所述电子水泵、所述冷却器和所述充电机均设置于所述车体后部。
进一步,所述动力电池的管路接口端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后部且朝向所述车体后方,所述冷却器的管路接口端位于所述冷却器前部且朝向所述车体前方。
进一步,所述车体包括行李箱地板、行李箱前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中部和所述右纵梁中部均与所述行李箱前横梁连接,所述行李箱地板同时与所述左纵梁后段、所述右纵梁后段以及所述行李箱前横梁搭接。
进一步,所述电子水泵和所述冷却器均设置在所述右纵梁后段的下方并且所述冷却器位于所述电子水泵之前,所述蓄水瓶设置在所述左纵梁后段的上方,所述充电机设置在所述右纵梁后段的上方,所述动力电池设置在所述左纵梁前段和所述右纵梁前段之间。
进一步,所述行李箱地板上设置有双通管安装板;所述冷却管路包括蓄水瓶出水连接软管、电子水泵进水软管、动力电池出水软管和充电机进水软管,所述蓄水瓶出水连接软管与所述电子水泵进水软管通过第一双通管连通,所述动力电池出水软管与所述充电机进水软管通过第二双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双通管和所述第二双通管均固定在所述双通管安装板上。
进一步,所述冷却管路还包括蓄水瓶出水软管、蓄水瓶出水硬管、冷却器进水软管、冷却器出水软管、动力电池进水硬管、动力电池进水软管、动力电池出水软管、充电机出水软管、蓄水瓶回水硬管和蓄水瓶回水软管,冷却液循环回路为:蓄水瓶→蓄水瓶出水软管→蓄水瓶出水硬管→蓄水瓶出水连接软管→第一双通管→电子水泵进水软管→电子水泵→冷却器进水软管→冷却器→冷却器出水软管→动力电池进水硬管→动力电池进水软管→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出水软管→第二双通管→充电机进水软管→充电机→充电机出水软管→蓄水瓶回水硬管→蓄水瓶回水软管→蓄水瓶。
进一步,所述冷却器出水软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冷却液温度的水温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5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涤器水壶
- 下一篇:电气安全控制模块和应用其的密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