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菜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0791.3 | 申请日: | 202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金艳;张建海;狄磊;黄伙;宋兴福;韩昫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智同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1D3/06;A23L19/20;C02F103/32;C02F1/32;C02F1/44;C02F1/469;C02F1/50;C02F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菜 废水 资源 处理 方法 | ||
一种泡菜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泡菜废水送至多级膜过滤系统,梯级截留泡菜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及小颗粒悬浮物;经多级膜过滤处理后的泡菜废水送至杀菌系统,防止泡菜废水中大量滋生微生物;经杀菌处理后的泡菜废水送至膜浓缩脱盐系统,产出浓盐水和脱盐水;经膜浓缩脱盐处理后的浓盐水回用于泡菜腌制工艺,脱盐水送至生化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泡菜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可有效回收氯化钠,采用多级膜过滤、杀菌的方式降低微生物繁殖,有效解决膜污染问题,避免投加化学药剂而造成食品行业安全问题,实现泡菜废水中氯化钠的资源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泡菜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污水排放标准中对氯化物排放浓度提出了要求,其中四川省污水排放标准(DB51/190-93)一级标准要求氯化物小于300 mg/L,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标准要求氯化物小于250 mg/L,高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成为环保领域的难点。在国内农副食品加工行业中,腌制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但是高盐腌制工艺导致产水大量高盐有机废水,泡菜废水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色度深,一般呈现黄色,直接排放会影响水质颜色;
2)水体呈酸性,pH在3.5左右;
3)悬浮物浓度高,在榨菜腌制过程中会有植物的残渣残留;
4)氯化物浓度高,腌制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氯化钠盐含量在5%-12%之间;
5)有机物浓度高,有机物成分主要是糖类、果胶、有机酸、多元醇、蛋白质、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纤维素等等,一方面这些营养物质是可以在腌制过程中提高榨菜的风味,另一方面这些物质的可生化性好,可以充分被生物降解。因此泡菜废水的主要超标项为悬浮物、有机物及氯离子。
目前针对于泡菜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赵芳等人分别研究混凝处理预处理和膜法处理方式,其中混凝预处理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600mg/L和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90mg/L,得到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82.1%、33.3%和95.1%,但是投加絮凝剂会增加药剂成本和设备成本,同时食品行业对外加化学药剂的处理工艺比较忌讳,膜法处理工艺中分别研究了微滤膜、超滤膜和反渗透膜的处理效果,但是膜法处理过程中存在膜污染的问题;一些专家学者采用生物法处理榨菜废水,比如李家祥等人采用除磷-水解酸化-接触厌氧-CASS的工艺,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5.2%、97.2%,喻钢等人采用好氧颗粒污泥,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2%、95.3%及72.9%,但是过程中排水的盐含量未能达到排放要求,盐无法得到回收利用。陈虹霖等人采用絮凝预处理和电渗析,将废水中的盐进行回收,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由于榨菜废水中营养物质丰富,导致处理过程中容易滋生微生物,从而容易造成膜污染。综上,膜法处理工艺可以避免化学药剂投加,同时可以有效回收氯化钠,实现泡菜废水的回用,但是亟待解决膜污染问题。
所以,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泡菜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菜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泡菜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泡菜废水送至多级膜过滤系统,梯级截留泡菜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及小颗粒悬浮物;
b.经多级膜过滤处理后的泡菜废水送至杀菌系统,防止泡菜废水中大量滋生微生物;
c.经杀菌处理后的泡菜废水送至膜浓缩脱盐系统,产出浓盐水和脱盐水;
d.经膜浓缩脱盐处理后的浓盐水回用于泡菜腌制工艺,脱盐水送至生化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
其中,
步骤c中,经膜浓缩脱盐系统处理后得到的脱盐水盐含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智同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智同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07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