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低温贴合和高粘结强度的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6200.5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1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殷良;林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宏石功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6 | 分类号: | C09J175/06;C08G18/66;C08G18/42;C08G18/32 |
代理公司: | 东莞科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0 | 代理人: | 李英华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具 低温 贴合 粘结 强度 塑性 聚氨酯 热熔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具低温贴合和高粘结强度的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导入含有乙二醇的聚酯多元醇并且在扩链剂中导入己二醇,合成出热塑性聚氨酯胶粒,后续进行挤出成膜。本发明的产品具有较低的热压贴合温度,以及优异的黏结强度与耐热性能,可满足未来国内外鞋材市场领域,也可以提升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具低温贴合和高粘结强度的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各大运动品牌商使用的粘合材料朝高效节能和高品质耐用的趋势发展。低温贴合特性可以达到低能耗的需求,高粘结强度材料可达到减少脱胶几率,提升无缝贴合技术,进而提升品牌形象。
目前市场上可低温贴合的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产品通常不具备高粘结强度与高耐热性;而具备高粘结强度与高耐热性的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产品通常不具备可低温贴合的性质,一般配方调整两者性质是相互抵触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兼具低温贴合和高粘结强度的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兼具低温贴合和高粘结强度的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它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聚酯多元醇 80-60 份
二异氰酸酯 20-40 份
扩链剂 0-10 份
催化剂 0.1-5 份。
其中,所述聚酯多元醇为:包括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PEA)、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聚己二酸已二醇酯二醇(PHA)、聚己内酯二元醇(PCL)、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PEBA)、聚己二酸乙二醇已二醇酯二醇(PEHA)、聚己二酸丁二醇已二醇酯二醇(PBHA)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PEA)、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PEBA)、聚己二酸乙二醇已二醇酯二醇(PEHA)中的一种。
更为优选的,所述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PEA)、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PEBA)、聚己二酸乙二醇已二醇酯二醇(PEHA)中的一种与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聚己二酸已二醇酯二醇(PHA)、聚己内酯二元醇(PCL) 、聚己二酸丁二醇已二醇酯二醇(PBHA) 中的一种组成的混合。
通过聚酯多元醇中导入相对短碳链的乙二醇能够降低贴合温度。
其中,聚酯多元醇的羟值为28-150mgKOH/g,酸值为0.01-0.5mgKOH/g,Mw为700-4000。
其中,所述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已二异氰酸酯(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一种或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扩链剂为:乙二醇(EG)、1,3-丙二醇(1,3-PG)、1,2-丙二醇(1,2-PG)、1,4-丁二醇(1,4-BG)、二甘醇(DEG)、新戊二醇(NPG)、2-甲基-1,3-丙二醇(MPD)、1,6-己二醇(1,6-HDO)、3-甲基1,5-戊二醇(1,5MPD)一种、两种或三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扩链剂为1,6-己二醇(1,6-HDO)与乙二醇(EG)、1,3-丙二醇(1,3-PG)、1,2-丙二醇(1,2-PG)、1,4-丁二醇(1,4-BG)、二甘醇(DEG)、新戊二醇(NPG)、2-甲基-1,3-丙二醇(MPD)、3-甲基1,5-戊二醇(1,5MPD)这8种组分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在扩链剂中导入相对长碳链己二醇能够增加黏结强度与耐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宏石功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宏石功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62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