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事故处理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3721.1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6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丽;吴旸;张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8;G08G1/09;G08G1/095;H04N5/76;G08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高速公路 事故 处理 交通信号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事故处理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基于一种便携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信号灯模块、LED屏、摄像头、语音模块、控制器和伸缩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控制系统位置;设置临时停车线;向控制器输入路况参数、显示内容和广播内容;控制器处理所述路况参数得到相位相序指令,并将所述相位相序指令、显示内容、广播内容分别发送到信号灯模块、LED屏、语音模块,控制器开启摄像头以记录现场数据。本发明提供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改变了目前事故现场没有交通控制的现状,提高了高速公路事故现场的交通疏导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事故处理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系统为封闭系统,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会对上游交通流产生巨大影响,严重的交通事故甚至会导致上游车辆出现绵延几十公里的超长排队,这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系统的正常运营,随着高速公路车流量的不断增长,事故数量也随之增加,由于事故导致的交通拥堵也不断增加。
目前的高速公路事故区域交通管理基本靠车辆自行绕行事故区域实现,由于没有相应的规则和控制措施,车辆之间互相影响,通行效率极其低下,事故发生后赶来的交警由于需要忙于处理更为紧急的交通事故,也基本无暇顾及上游车辆的通行,如果事故处理时间稍长,就会产生拥堵迅速向上游蔓延的情况,不仅如此,由于缺乏事故现场管理,混乱的交通状况甚至有可能诱发二次事故造成次生伤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事故处理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能够提高高速公路事故现场交通疏导的效率,降低过往车辆由于交通拥堵带来的冲突和时间延误,有效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包括:信号灯模块、LED屏、摄像头、语音模块、控制器和伸缩装置,所述信号灯用于显示道路通行信号;所述LED屏用于解释路况及行车规则;所述摄像头用于现场记录;所述语音模块用于广播路况及行车规则;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信号灯、LED屏、摄像头、语音模块、电源模块均为电连接,并控制所述信号灯、LED屏、摄像头、语音模块的运行,所述信号灯、LED屏、摄像头、语音模块均固定安装在所述伸缩装置上,所述便携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单独架设或固定安装在机动车顶部位置。
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事故处理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基于所述便携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确定控制系统位置,将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事故区上游方向中间位置,并利用伸缩装置将信号灯模块、LED屏、摄像头、语音模块升起至上游方向车辆可见的高度;
S02、设置临时停车线,在所述控制系统位置的上游方向设置临时停车线,所述控制系统至所述临时停车线的距离满足车辆转换到可通行车道的空间需求;
S03、向控制器输入路况参数、显示内容和广播内容;
S04、控制器处理所述路况参数得到相位相序指令,并将所述相位相序指令发送到信号灯模块,以使所述信号灯模块根据所述相位相序指令进行变化;
S05、控制器将显示内容发送到LED屏,以使所述LED屏根据所述显示内容进行显示;同时控制器将广播内容发送到语音模块,以使所述语音模块根据所述广播内容进行广播;
S06、控制器开启摄像头以记录现场数据。
优选的,所述路况参数包括总车道数A、事故占用车道数B和是否调用应急车道参数C,所述是否调用应急车道参数C的值为0或者1,是否调用应急车道作为临时可通行车道,由事故处理工作人员根据车流量大小而定,当不调用应急车道时,C=0,当调用应急车道时,C=1,信号灯模块亮灯数量为总车道数A,可通行车道数为D=A-B+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37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