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导入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1802.0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0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苏忠钰;袁进威;夏成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16 | 分类号: | G06F16/16;G06F16/17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贾磊;刘飞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导入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导入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前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文件,该目标数据文件为该前端判定的未超出数据量限制阈值的数据文件;再次判断所述目标数据文件是否超出所述数据量限制阈值,若否,则将所述目标数据文件上传至服务器;将服务器的所述目标数据文件导入目标数据库。本申请能够提高数据导入的可靠性,进而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导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金融领域的发展,对金融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数据量和数据可靠性要求越来高,因此,需要有大批量体外数据(非其它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入ORACLE数据库。
如果采用同步导入的方式导入数据,不论是采用流式处理数据,还是将数据全部加载到内存后同步插入数据库,都非常消耗资源,很可能导致CPU冲高,内存溢出,致使其它功能不可用,甚至服务器宕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数据导入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数据导入的可靠性,进而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导入方法,包括:
接收前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文件,该目标数据文件为该前端判定的未超出数据量限制阈值的数据文件;
再次判断所述目标数据文件是否超出所述数据量限制阈值,若否,则将所述目标数据文件上传至服务器;
将服务器的所述目标数据文件导入目标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前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文件,包括:
基于预设的数据导入状态表,判断当前的数据导入状态是否为已导入状态,若是,则接收所述前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文件;
相对应的,在所述将所述目标数据文件上传至服务器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数据导入状态变更为待导入状态;
将服务器的所述目标数据文件导入目标数据库,并在导入完成后将所述数据导入状态变更为已导入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的数据导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数据导入状态输出至所述前端并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的数据导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数据导入状态发生变更,则将变更后的数据导入状态输出至所述前端并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将服务器的所述目标数据文件导入目标数据库,包括:
若当前系统时间达到预设的导入时间,则将服务器的所述目标数据文件导入目标数据库。
进一步地,在所述将服务器的所述目标数据文件导入目标数据库之后,还包括:
删除服务器的目标数据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将服务器的所述目标数据文件导入目标数据库,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数据文件中导入所述目标数据库失败的数据,存储在预设的数据导入失败文件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导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前端发送的目标数据文件,该目标数据文件为该前端判定的未超出数据量限制阈值的数据文件;
判断模块,用于再次判断所述目标数据文件是否超出所述数据量限制阈值,若否,则将所述目标数据文件上传至服务器;
导入模块,用于将服务器的所述目标数据文件导入目标数据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1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引信电源测试台控制组件
- 下一篇:一种车床上车削细长轴的卡拉工具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