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超重力环境下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0651.0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8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石玉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新博数控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73 | 分类号: | B23K9/173;B23K9/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章珍霞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重力 环境 熔化 气体 保护 焊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重力环境下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装置,属于焊接领域,包括超重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重基座顶部开设有环形轨道,所述超重基座顶部且位于中心处的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顶部偏右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保护焊主机,所述旋转板顶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开设有焊接槽。它可以实现,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旋转板转动,因为第二齿轮直径长度是第一齿轮直径长度的四倍,使得第一伺服电机消耗较少的能量,即可使得旋转板的转动达到超重环境,减少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超重力环境下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超重力是指旋转体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强大离心力;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是利用焊丝与工件之间产生的电弧作为热源将焊丝熔化的焊接方法。由于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具有焊接效率高和焊接质量稳定以及焊材消耗量少等长处,因而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为了拓展前述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应用领域,使其与高速的科技发展相适应,人们对其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920973A提供的一种超重力环境下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装置,焊枪与焊件虽处于所创造的超重环境下,但是焊枪无法与焊件发生相对移动,只能对一个位置进行焊接,且所营造的通过旋转获得的超重环境在运行中,旋转到焊接装置的固定装置底部无支撑装置时不够稳定,影响焊接效果。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超重力环境下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装置,它可以实现在超重环境下,使得焊枪无法能过通过机械控制进行移动,对焊件更大范围的位置进行焊接,且使得所营造的超重环境更加稳定,提高焊接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超重力环境下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装置,包括超重基座,所述超重基座顶部开设有环形轨道,所述超重基座顶部且位于中心处的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顶部偏右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保护焊主机,所述旋转板顶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开设有焊接槽,所述旋转板顶部且位于焊接槽左方的位置开设有固定槽。
进一步的,所述超重基座底侧内壁靠近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焊接槽前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后端与焊接槽后侧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一丝杆之间固定安装有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前侧和后侧内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两个所述第二丝杆相互远离的一端贯穿固定槽内壁延伸至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旋转螺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管,所述第一螺纹管外壁且位于顶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放置块,所述放置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焊枪,所述第一螺纹管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左侧和右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移动板顶部固定连接L形卡板,所述L形卡板一侧活动卡接有移动卡板,所述移动卡板螺纹连接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远离移动卡板的一端通过轴承与L形卡板的一侧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板底侧靠近左侧和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弧形卡板,所述弧形卡板与环形轨道活动卡接,弧形卡板侧面与环形轨道内壁均均涂抹有润滑油。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卡板底侧活动卡接有滚球,滚球外壁与环形轨道底侧内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新博数控焊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新博数控焊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06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氧树脂回收系统
- 下一篇:纵向联邦学习建模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