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树脂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0359.9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8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韩涛;张旭;王中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聚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0 | 分类号: | B29B17/00;B29B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曾淑剑 |
地址: | 232180 安徽省淮南市毛***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氧树脂 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树脂回收系统,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导料机构,且导料机构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破碎机构,所述导料机构与破碎机构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的左侧与反应釜之间连接有加热机构,其冷却水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补水管,且补水管的底端为自由活动端,所述反应釜的内部中心位置贯穿有搅拌杆,该装置中破碎机构、导料机构、冷却水箱以及反应釜四者配合使用,能够对废旧环氧树脂系列回收产品多次破碎切割至微小颗粒,增加回收效率,便于后续设备二次加工回收利用,且反应釜通过加热机构能够对初次破碎的环氧树脂升温加热使其达到软化温度点,使其软化辅助二次切割,沉降过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氧树脂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氧树脂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凡分子结构中含有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统称为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泛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除个别外,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高。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其特征,环氧基团可以位于分子链的末端、中间或成环状结构。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使它们可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不溶、不熔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它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具有优异的粘接强度,介电性能良好,变定收缩率小,制品尺寸稳定性好,硬度高,柔韧性较好,对碱及大部分溶剂稳定,因而广泛应用于国防、国民经济各部门,作浇注、浸渍、层压料、粘接剂、涂料等用途
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1920177900.1)一种环氧树脂回收装置,涉及加工设备领域,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粉碎区与处理区,粉碎区与处理区通过弧形通管连接,弧形通管为透明材料,弧形通管与处理区连接的一端管口内设有电磁阀,粉碎区包括进料口,进料口的下方设有左右对称的破碎辊,粉碎区的底端设有出料口,第二转动轴上设有若干层剪切刀,第二转动轴与处理区的顶端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贯穿处理区的顶端并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处理区的底端与出水管道连通,出水管道的中部设有过滤槽,过滤槽的底端设有滤网,过滤槽的右侧铰接有翻盖,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环氧树脂进行粗切割细研磨,并充分进行表面处理,达到回收标准。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目前,国内企业在环氧树脂生产的品种上,仍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主,针对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反应釜工序搅拌混合反应生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有少量的原料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反应并形成环氧树脂产品,最终形成废料,对这些废料的处理方式通常是等待环氧树脂排放完毕后再从反应釜中排出,然后进行后续处理,虽然一次生产工序中产生的废料不多,但是随着生产周期的逐渐延长,废料也会越来越多,造成的额外成本也越来越高;2.现有设备中针对于废旧环氧树脂产品回收的方式多采用二次切割破碎成细小颗粒的方式方法,然而通过添加辅助剂进行相关的回收利用,然而此类设备针对于低相对分子质量环氧树脂,也称为软环氧树脂,其软化点低于50℃,因此传统固化后的废旧环氧树脂产品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环氧树脂在对其破碎时,设备本身频繁破碎产生的高温有可能导致热量大于软环氧树脂软化点,造成部分软环氧树脂软化附着破碎装置表面,影响设备正常运行从而降低设备的回收处理效率。
为此,提出一种环氧树脂回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氧树脂回收系统,该装置中破碎机构、导料机构、冷却水箱以及反应釜四者配合使用,能够对废旧环氧树脂系列回收产品多次破碎切割至微小颗粒,增加回收效率,便于后续设备二次加工回收利用,且反应釜通过加热机构能够对初次破碎的环氧树脂升温加热使其达到软化温度点,使其软化辅助二次切割,沉降过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聚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淮南聚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03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