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膜处理的餐厨垃圾资源化自动处理一体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6301.0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1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星;李佳尧;季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大膜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3/03 | 分类号: | B01D33/03;B01D33/74;B01D33/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处理 垃圾 资源 自动 一体机 | ||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膜处理的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面设有入料口,所述壳体的底部侧面处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壳体的侧面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的内底面放置有存储皿;所述壳体的内部相对所述存储皿的上方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皿、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固定板、第一转动电机、过滤膜以及活动接头,所述壳体的内部相对所述过滤皿的上方设有通过电机驱动的粉碎齿轮。发明提供的基于膜处理的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装置具有操作方便、使用灵活、便于将体积大小不同的餐厨垃圾和水渍分离后,单独进行处理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膜处理的餐厨垃圾资源化自动处理一体机。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俗称泔脚,又称泔水、潲水,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传播细菌和病毒。餐厨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从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
目前,我国餐厨垃圾年产量超过6000万吨,由于餐厨垃圾有机质和水分含量高,在储存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容易传播细菌和病毒,同时,我国传统的餐厨垃圾直接饲料化处理方式饲养畜禽也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餐厨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害为利已经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为了减少餐厨垃圾带来的危害,恰当处理后的餐厨垃圾是一种附加值较高的资源,可用于制作饲料、肥料等,实现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国内外对餐厨垃圾的综合利用处理处置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有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按处理媒介分类,可分为非生物和生物处理技术。非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填埋、焚烧、破碎直排、饲料化等;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等。生物处理技术在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具有明显的优势,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关键是处理设备。一般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存在不便于将体积大小不同的餐厨垃圾和水渍分离后,进行单独进行处理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膜处理的餐厨垃圾资源化自动处理一体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使用灵活、便于将体积大小不同的餐厨垃圾和水渍分离后,单独进行处理的基于膜处理的餐厨垃圾资源化自动处理一体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膜处理的餐厨垃圾资源化自动处理一体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面设有入料口,所述壳体的底部侧面处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壳体的侧面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的内底面放置有存储皿;所述壳体的内部相对所述存储皿的上方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皿、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固定板、第一转动电机、过滤膜以及活动接头,所述过滤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于所述存储皿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杆背离所述过滤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背离所述过滤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过滤皿与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相接触的部位分别设有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杆通过所述活动接头与所述固定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设有两段,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同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杆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一段上,所述第一转动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靠近所述过滤皿的一段相连接,所述过滤皿底部设有半圆形的所述过滤膜;所述壳体的内部相对所述过滤皿的上方设有通过电机驱动的粉碎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存储皿的正上方设置所述过滤皿,将餐厨垃圾放入所述过滤皿后,通过启动所述振动电机带动所述过滤皿振动,将较小的餐厨垃圾和水渍通过所述过滤膜落入所述存储皿中进行单独存储,然后通过所述出料口取出,放入新的所述存储皿,再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翻转所述过滤皿将较大的难以通过所述过滤膜的餐厨垃圾倒入所述存储皿中进行分开存储,从而对餐厨垃圾进行较好的过滤,便于将体积大小不同的餐厨垃圾和水渍分离后,单独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大膜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大膜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6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