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加包芯稳定性的多芯包芯纱结构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7029.8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1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何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科旭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12;D02G3/36;D02G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稳定性 多芯包芯纱 结构 及其 制作 工艺 | ||
1.一种增加包芯稳定性的多芯包芯纱结构,包括芯纱和包纱(1),所述芯纱至少具有两根,所述包纱(1)包裹在芯纱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纱至少一根采用硬质长丝(2),至少一根采用断裂伸长率小于50%且回缩弹性小于30%的缓冲芯纱(3),所述硬质长丝(2)与缓冲芯纱(3)相互缠绕或平行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包芯稳定性的多芯包芯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缩弹性根据公式获得,式中,;RLII是以百分率表示缓冲芯纱拉(3)伸后的回缩情况;Li是指拉伸后缓冲芯纱的总体长度,单位mm;Lii是指被拉伸的缓冲芯纱(3)松开后恢复到固定状态时的总体长度,单位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包芯稳定性的多芯包芯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纱(1)为短纤,若干根所述短纤在所述芯纱表层聚集形成多芯包芯纱,所述短纤包括聚乙烯短纤、芳纶短纤、涤纶、锦纶、黏胶、天丝、莫代尔、丙纶、棉、腈纶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包芯稳定性的多芯包芯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的长度为20mm-75mm,所述短纤粗细0.5D-3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包芯稳定性的多芯包芯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芯纱(3)含有涤纶、聚乙烯、芳纶、尼龙、丙纶、矿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增加包芯稳定性的多芯包芯纱结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材:硬质长丝(2)可以选择金属丝、矿物纤维长丝的一种;缓冲芯纱(3)选择断裂伸长率小于50%且回缩弹性小于30%的纤维,回缩弹性的数值可根据RLII=ΔL/Li×100计算获得,式中,ΔL=Li-Lii;
步骤二、倍捻:将硬质长丝(2)和缓冲芯纱(3)采用倍捻机或包覆机Z向或S向相互缠绕,获得芯纱;
步骤三、包裹:将包纱与芯纱通过包芯工艺制成多芯包芯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芯包芯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回缩弹性的计算数值获得方法如下:待选择的缓冲芯纱(3),取一段为试样,每个样本的长度相等,在100-500mm范畴中任指定一个作为额定长度,该长度作为原始长度L0;使用拉伸器械对样本进行拉伸,每个样本拉伸的距离相同,拉伸后的样品总长度为Li;松开对样品的拉伸,测量样品不在有形变,在稳定状态时的总体长度,该长度为Lii;最后通过三个数值计算出回缩弹性,选择出缓冲芯纱(3)。
8.一种增加包芯稳定性的多芯包芯纱结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材:硬质长丝(2)可以选择金属丝、矿物纤维长丝的一种;缓冲芯纱(3)选择断裂伸长率小于50%且回缩弹性小于30%的纤维,回缩弹性的数值可根据RLII=ΔL/Li×100计算获得,式中,ΔL=Li-Lii;
步骤二、倍捻:将硬质长丝(2)和缓冲芯纱(3)采用并线机平行排列获得芯纱;
步骤三、包裹:将包纱与芯纱通过包芯工艺制成多芯包芯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芯包芯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回缩弹性的计算数值获得方法如下:待选择的缓冲芯纱(3),取一段为试样,每个样本的长度相等,在100-500mm范畴中任指定一个作为额定长度,该长度作为原始长度L0;使用拉伸器械对样本进行拉伸,每个样本拉伸的距离相同,拉伸后的样品总长度为Li;松开对样品的拉伸,测量样品不在有形变,在稳定状态时的总体长度,该长度为Lii;最后通过三个数值计算出回缩弹性,选择出缓冲芯纱(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科旭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科旭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70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