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尘净化方法及粉尘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0237.0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0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傅旭明;肖中元;王跃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1J20/20;B01D53/02;B01D46/00;B07B9/00;B07B1/28;B01D4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焕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尘 净化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尘净化方法及粉尘净化装置,其中粉尘净化方法包括步骤:A1、通过振动筛对活性炭去除颗粒处理,所述振动筛上设有风刀;A2、通过振动筛下游的风选除尘工艺进行活性炭去除颗粒处理;A3、通过粉尘收集装置收集所述振动筛和所述风筛的去除后的粉尘。在本申请提供的粉尘净化方法中,通过设置振动筛去除活性炭中小于1.2mm的小颗粒,在振动筛后段使用风刀去除大颗粒活性炭表面残余的部分细微粉尘,再经过振动筛出口风筛深度去除大颗粒活性炭表面残余的细微粉尘,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粉尘净化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活性炭烟气净化的粉尘排放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尘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粉尘净化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粉尘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对活性炭内普通粉粒体的分级通常是采用筛分法,然而目前最细的筛网孔径也只有20μm左右(即600目左右),而对于直径1μm以上的粒子可通过直接拦截效果进行捕捉。而不到1μm的粒子要通过惯性撞击以及扩散拦截效果进行捕捉。
根据活性炭的工艺原理,从吸附塔出来的活性炭吸附后,通过直接拦截,惯性撞击以及扩散拦截等过程,活性炭表面及孔隙中夹杂大量粉尘等细微颗粒。进入解析塔后经过高温解析的作用还会产生大量的活性炭超细颗粒,例如不到1μm的粒子。解析之后经过筛分去除了一部分细微颗粒(筛网的孔隙1.2mm),但是附着在活性炭表面及孔隙中的超细颗粒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下很难去除,导致活性炭烟气净化的粉尘排放浓度较高。
因此,如何降低活性炭烟气净化的粉尘排放浓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尘净化方法,以降低活性炭烟气净化的粉尘排放浓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粉尘净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粉尘净化方法,包括步骤:
A1、通过振动筛对活性炭去除颗粒处理,所述振动筛上设有风刀;
A2、通过振动筛下游的风选除尘工艺进行活性炭去除颗粒处理;
A3、通过粉尘收集装置收集所述振动筛和所述风筛的去除后的粉尘。
优选地,所述步骤A2中,所述风选除尘工艺包括用于风选除尘的风筛。
一种粉尘净化装置,包括粉尘收集装置、风刀、振动筛及与所述振动筛出料口连接的风筛,所述粉尘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振动筛和所述风筛的粉尘,所述风刀安装在所述振动筛上。
优选地,所述振动筛上设有至少一排所述风刀。
优选地,所述风筛包括:
筛箱,所述筛箱上设有抽风口和进风口;
设置在所述筛箱内的流化板,所述流化板上布有自送风装置处送来的风吹出的出风筛孔,所述进风口将送风装置处送来的风导流至所述出风筛孔;
设置在所述筛箱顶端的布料装置,所述抽风口与所述粉尘收集装置连通。
优选地,所述流化板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流化板及与所述第一流化板底端边缘密封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流化板下表面形成的第一进风腔室,所述第一流化板上设有所述出风筛孔,所述第一流化板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一流化板的顶端与所述布料装置的出口正对,所述第一流化板的底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流化板的顶端远离所述布料装置设置;
所述进风口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进风腔室输送气体的第一进风口;
所述第一流化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流化板呈倒V型设置,且顶端连接形成倒V型结构的尖端,两个所述第一流化板形成的尖端与所述布料装置的出口中心正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0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