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多巴胺包裹介孔二氧化硅/榄香烯复合纳米粒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7265.X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5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谢恬;阎辉;刘臻;盛晓丹;罗砚曦;许梦娇;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52 | 分类号: | A61K47/52;A61K47/59;A61K47/69;A61K31/01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刘元慧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巴胺 包裹 二氧化硅 榄香烯 复合 纳米 制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多巴胺包裹介孔二氧化硅/榄香烯复合纳米粒制剂的制备及应用,首先将榄香烯和乙醇混合溶液,室温下滴加到以介孔二氧化硅、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4小时后离心3分钟,除去上层清液得到介孔二氧化碳/榄香烯复合纳米粒。然后将此复合纳米粒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室温下滴加到含有多巴胺盐的Tris缓冲液中,常温搅拌12小时,离心3分钟,去离子水洗涤3次;冷冻干燥即得聚多巴胺包裹介孔二氧化硅/榄香烯复合纳米粒。本发明方法可以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聚多巴胺包裹介孔二氧化硅/榄香烯纳米复合材料。固体紫外测试结果显示聚多巴胺包裹介孔二氧化硅/榄香烯纳米粒后,紫外吸收好,这样纳米制剂不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具有很好的缓释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多巴胺包裹介孔二氧化硅/榄香烯纳米粒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榄香烯(Elemene,ELE)是从姜科植物温郁金(莪术)等中提取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β-榄香烯,分子量为204.35,其结构如下:
榄香烯可以通过蛋白质、基因、信号传导通路等多种途径作用于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逆转耐药等,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与单一靶点药物不同的是,榄香烯的多靶点抗癌活性已成为治疗癌症的新趋势。但是,榄香烯难溶于水,体外易挥发,体内生物利用率低,缺乏肿瘤靶向性,肠道刺激较大,只有极少量以原形吸收进入血液中。
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MSN)是指粒径在1~100nm之间的多孔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体积,良好的热稳定性使得纳米二氧化硅在药物装载及缓释、吸附、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大为扩散。然而在介孔材料使用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粒子对生物体的急性毒性,粒子易于团聚等,这都阻碍了其应用领域和前景。
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是一种生物高分子材料,由多巴胺单体在碱性条件下通过聚合反应制得。PD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丰富的官能团及易于制备等优点,表面含有大量的邻苯二酚和氨基等活性基团,易与无机材料形成配位键而表现出较强的螯合能力,通过共价键结合靶向配体吸附有机分子,因此可以作为载体修饰的平台。
聚多巴胺结合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耐酸碱等优点使得聚多巴胺-纳米材料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工程、农业、食品、精细化工、军事等领域。因此,以聚多巴胺与纳米粒子结合,构建肿瘤靶向递送和pH响应材料的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系统(PDA/MSN-ELE),有望达到肿瘤渗透和定向缓释的目的,目前PDA/MSN-ELE复合纳米药物及其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多巴胺包裹介孔二氧化硅/榄香烯纳米粒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制备的纳米粒制剂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具有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为肿瘤治疗纳米药物的开发提供一种新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一种聚多巴胺包裹介孔二氧化硅/榄香烯复合纳米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超声分散将榄香烯均匀地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制得榄香烯乙醇混合液;
2)通过超声分散将介孔二氧化硅均匀的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制得介孔二氧化硅乙醇混合液;
3)将步骤1)中的榄香烯乙醇混合液缓慢地加入到步骤2)中的介孔二氧化硅乙醇混合液中,在500r/min转速情况下,搅拌20-30分钟,待滴加完成后于锥形瓶中密封,常温下500r/min磁力搅拌溶解,离心后,将产品冻干得到负载榄香烯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ELE NP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未经杭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72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