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震轴向高强纤维管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8793.8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0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曹能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皇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8 | 分类号: | F16L9/18;F16L9/22;B29D2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龙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0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轴向 高强 纤维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震轴向高强纤维管及其生产工艺,包括管体、套置在管体外部整体挤出的实壁套管,实壁套管内设置加强纤维结构;实壁套管的外壁平整呈圆柱状,实壁套管内的加强纤维结构轴向延伸并在周向上形成包覆管体结构;加强纤维结构处于实壁套管的内表面,或者加强纤维结构处于实壁套管的内部;管体采用现制管或者成品管。在管体外部套置实壁套管,这样管道外表为平壁,改善管道承受土壤挤压的受力情况,同时还能改善管道外部对管道的影响;在实壁套管内设置纤维加强结构,提高管材的挠度,从而提高管材的抗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材结构及其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震轴向高强纤维管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排水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排水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排水管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是环刚度,环刚度是排水管在地底下承受径向作用力的重要指标,环刚度高表示排水管埋地后径向承受力大幅提高,也就是说排水管埋地后安全性更高,压溃的可能性降低,因此各排水管生产商均在研究如何提高排水管的环刚度。尤其是波纹管埋地后波谷处容易受到挤压,波谷处的管体壁厚薄,容易成为管道薄弱部位。
但是排水管埋地之后,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受到地质活动的影响,排水管除了受到径向的土壤压力之后,还会受到地震波的影响,因此排水管埋地还要考虑其合适的抗震性能。
地震波通常纵波先到、横波后到,管体容易受到挠曲及拉伸的作用力,因此,现有的管体连接结构及缠绕结构管均需要合理考虑抗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震轴向高强纤维管,在管体外部套置实壁套管,这样管道外表为平壁,改善管道承受土壤挤压的受力情况,同时还能改善管道外部对管道的影响;在实壁套管内设置纤维加强结构,提高管材的挠度,从而提高管材的抗震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震轴向高强纤维管生产工艺,采用现制管体或者成品管体在工厂进行实壁套管套置,改善管道承受土壤挤压的受力情况,同时还能改善管道外部对管道的影响;或者采用成品管在铺设现场进行实壁套管套置,实现铺设管道外表一体化。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抗震轴向高强纤维管,包括管体、套置在管体外部整体挤出的实壁套管,实壁套管内设置加强纤维结构;实壁套管的外壁平整呈圆柱状,实壁套管内的加强纤维结构轴向延伸并在周向上形成包覆管体结构;加强纤维结构处于实壁套管的内表面,或者加强纤维结构处于实壁套管的内部;管体采用现制管或者成品管。
管体外部套置整体挤出的实壁套管,这样套置的实壁套管就是一种实壁管,周向上是一体、轴向上是一体,实壁套管的外表为平整的圆柱表面,埋入地下后,改善管道承受土壤挤压的受力情况,同时还能改善管道外部对管道的影响,尤其是管体具有凹凸起伏的外表,套置实壁套管后,改善管体外表凹部位置的受力;如果管体为螺旋缠绕粘接而成,则在外部套置实壁套管之后,可以保护管体的轴向粘接部位,改善管材轴向的受力;加强纤维结构在管道轴线方向上延伸、在周向上包覆管体,高管材的挠度,从而提高管材的抗震性能;实壁套管的套置可以是在工厂车间进行,这样管体可以在车间生产,管体冷却定型后进行实壁套管套置,这样也便于运输,比较适合管道生产厂操作,实壁套管也可以是在施工现场进行,这样管体可以是已经成型的成品管,在埋地之前进行实壁套管套置,此时实壁套管的长度可以与埋地管的总长相等,也就是说管体拼接后再进行实壁套管套置,实壁套管包覆住管体拼接部位,管道埋地后具有一个整体的实壁套管,不会出现局部裂缝;适合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管体结构,套置实壁套管后均可以在现有的管体上提高环刚度和轴向抗力;加强纤维结构在实壁套管内表面,结构简单,成型也会比较方便;加强纤维结构在实壁套管内部,则相当于实壁套管具有內筋,实壁套管的性能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皇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皇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8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