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硫尾气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02327.8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9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姚亮;张晓峰;秦赢;刘一鸣;何仲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0/00;C01B17/88;C01B1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文惠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硫尾气的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用于去除含硫尾气中的颗粒物和气态杂质得到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净化气,具有净化气出口;二氧化硫氧化吸收单元,与净化气出口相连以对预处理单元得到的净化气进行氧化吸收得到稀硫酸,具有稀硫酸出口;多效蒸发浓缩单元,与稀硫酸出口相连以对稀硫酸进行多效蒸发得到浓度在60%以上的硫酸。采用预处理单元、二氧化硫吸收单元和多效蒸发浓缩单元联合使用,既减少了尾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又有效的回收了尾气中的硫资源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硫酸产品。上述多效蒸发浓缩单元相对于闪蒸在同等条件下所需的设备换热面积较小;同等条件下输送泵等设备规格小、设备数量较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硫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硫尾气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含硫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的主要污染因素,二氧化硫的排放会造成酸雨对水体、农作物、环境、建筑物等造成酸化和腐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钢铁、冶金、有色冶炼、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二氧化硫污染,环境负荷难以承受,近几年各行业的排放标准步步紧缩,给各行业的发展带来制约。目前现有主流的尾气脱硫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石灰石膏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石灰饱和溶液或悬浊液对尾气中的SO2进行吸收,然后产生石膏做副产品外售。但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发现该法存在流程长、操作复杂、现场环境恶劣、副产品质量不稳定、副产品难以外售、易导致二次污染、尾气不能持续达标等问题,导致该方法已经逐渐淘汰。
钠碱法:钠碱法为石灰石膏法的升级,用碳酸钠代替石灰吸收尾气中二氧化硫气体,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同样存在流程长、操作复杂、副产品质量不稳定、副产品难以外售、易导致二次污染、尾气不能持续达标等问题,制约了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
离子液体法:离子液体法是较新的一种处理尾气中二氧化硫的方法,目前正逐步推广应用中。该方法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能有效利用二氧化硫,但投资大、处理成本高、流程长,离子液体价格贵且需向专厂购买,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存在离子液损耗较大等问题,目前还未进行大规模应用。
由此可见,大部分现有脱硫技术的原理都是利用碱性化合物形成脱硫吸收剂,通过循环吸收的方式将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吸收,形成硫酸盐或亚硫酸盐副产物,一类副产物的利用率较低,没有经济价值,大都被作为一般固废甚至危险废物处理,二次处理费用高;一类副产物有一定经济价值,可通过浓缩分离的方式回收副产品,但回收成本和运行成本高。相比较以上三种处理工艺,双氧水法的处理成本适中、投资/改造费用低,流程短,能回收硫资源、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已经逐渐取代以上三种方法。虽然双氧水法处理脱硫尾气作为通用技术,但是双氧水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得到的稀硫酸浓度低,无法充分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硫尾气的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氧水处理法所得稀硫酸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硫尾气的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用于去除含硫尾气中的颗粒物和气态杂质得到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净化气,具有净化气出口;二氧化硫氧化吸收单元,与净化气出口相连以对预处理单元得到的净化气进行氧化吸收得到稀硫酸,具有稀硫酸出口;多效蒸发浓缩单元,与稀硫酸出口相连以对稀硫酸进行多效蒸发得到浓度在60%以上的硫酸。
进一步地,上述二氧化硫氧化吸收单元包括:吸收塔,吸收塔的腔体内具有自上而下连通设置的喷淋腔和循环槽,喷淋腔下部具有净化气入口,喷淋腔的顶部具有吸收尾气出口,循环槽具有稀硫酸出口,循环槽与喷淋腔在腔体外通过管路相连,净化气入口与净化气出口相连;过氧化氢原液供应器,与循环槽相连;工艺水供应器,与循环槽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吸收塔的顶部设置有除雾器,除雾器与吸收尾气出口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过氧化氢原液供应器具有控温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23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漏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