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制品加工开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0478.0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4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锐;李利军;俞立标;马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舜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47/00;B23Q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制品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控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金属制品加工开孔装置,包括转盘,转盘上活动套接有沿其阵列分布的四组钻孔机构,钻孔机构包括与转盘活动套接的套管,套管的内圈滑动套接有钻头,转盘顶端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中空结构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内部滑动套接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的外圈滑动连接有L型结构的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转轴;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不同规格的钻头快速进行切换,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制品加工开孔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指人类对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进行加工的生产活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加工与运用关系十分密切,在六千多年前冶炼出黄铜,在四千多年前能够制造简单的青铜工具,在三千多年前开始用陨铁制造兵器,中国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已会冶炼生铁,比欧洲要早一千八百多年以上,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
目前,在金属加工锻造方面将金属进行开孔,切割,而且在对金属进行开孔的时候,根据加工的需要,需要在加工的时候更换不同规格的钻头,来回更换钻头增加的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工作效率也会降低,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快捷更换钻头的开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属制品加工开孔装置,解决了钻头更换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开孔装置,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活动套接有沿其阵列分布的四组钻孔机构,所述钻孔机构包括与转盘活动套接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圈滑动套接有钻头,所述转盘顶端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中空结构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内部滑动套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圈滑动连接有L型结构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转轴。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伸出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顶端固定有支撑板,连接杆的顶端与支撑板固定,且第一转轴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第二转轴的内圈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三转轴远离转盘的一端固定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顶端固定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顶端与支撑板固定,且支撑板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气缸。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内壁开设有两组沿其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滑动套接有滑块,滑块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与第一滑槽之间固定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开设有多组引导槽,且引导槽旋转九十度的S形结构,引导槽与连接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滑动套接,且第一转轴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套管的内圈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外圈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钻孔机构与第二电机对金属制品进行打孔,同时通过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电机、转盘、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对不同规格的钻头快速进行切换,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属制品加工开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钻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转盘;2、钻孔机构;3、套管;4、钻头;5、滑块;6、弹簧;7、第一滑槽;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连接杆;11、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3、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舜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舜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04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及铝合金铸造用堵套
- 下一篇:一种钣金件折弯用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