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极群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4772.5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3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曹云鹏;李晨旗;王杰;张尧;孙言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凌云蓄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10/14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2130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极 负极 负极汇流排 正极汇流排 负极板 正极 正极板 本实用新型 极群 铅酸蓄电池极群 垂直连接块 体积比能量 正极板极耳 蓄电池 底部平齐 工作空间 蓄电池槽 重复排列 焊机 起动 板极 穿壁 焊头 极板 内腔 悬空 | ||
1.一种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极群,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板(1)、AGM隔板(2)、负极板(3)、正极板极耳(4)、负极板极耳(5)、正极汇流排(6)、负极汇流排(7)、正极偏极耳(8)和负极偏极耳(9),从极群前侧以负极板(3)、AGM隔板(2)、正极板(1)和AGM隔板(2)的顺序依次重复排列,最终使极群前后两侧的极板均为负极板(3);正极板极耳(4)和负极板极耳(5)位于极群的上部,正极板极耳(4)的上部连接有正极汇流排(6),负极板极耳(5)的上部连接有负极汇流排(7);正极汇流排(6)的后侧通过第一垂直连接块(10)与正极偏极耳(8)连接,正极偏极耳(8)的底部与正极汇流排(6)的底部平齐;负极汇流排(7)的前侧通过第二垂直连接块(11)与负极偏极耳(9)连接,负极偏极耳(9)的底部与负极汇流排(7)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一垂直连接块(10)和第二垂直连接块(11)具有导电的作用;所述负极偏极耳(9)和正极偏极耳(8)分别位于极群前后两侧负极板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极群,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1)、正极板极耳(4)、正极汇流排(6)、第一垂直连接块(10)、正极偏极耳(8)通过铸焊一次成型,构成极群的正极;所述负极板(3)、负极板极耳(5)、负极汇流排(7)、第二垂直连接块(11)、负极偏极耳(9)通过铸焊一次成型,构成极群的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极群,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汇流排(6)、第一垂直连接块(10)、正极偏极耳(8)分别与负极汇流排(7)、第二垂直连接块(11)、负极偏极耳(9)成中心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极群,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汇流排(6)、第一垂直连接块(10)、正极偏极耳(8)、负极汇流排(7)、第二垂直连接块(11)、负极偏极耳(9)的厚度均为5mm~9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凌云蓄电池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凌云蓄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477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柱形电池串联连接的多触点导电片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盖板引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