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铅烟道灰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54145.4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4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萌;王进;张行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2 | 分类号: | C22B7/02;C22B13/00;C22B1/242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700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道 预处理 装置 | ||
一种含铅烟道灰预处理装置,在预处理装置箱体中部固定放置有混酸机,预处理装置箱体的顶端基座上固定放置有硫酸暂存罐、烟道灰暂存罐、粘稠剂暂存罐;硫酸暂存罐通过硫酸出料管道与混酸机上端连接;烟道灰暂存罐通过烟道灰出料管道与混酸机上端连接;粘稠剂暂存罐通过粘稠剂出料管道与混酸机上端连接;混酸机包括一个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搅拌器,混酸机下方安装有烟道灰混酸搅拌电机,烟道灰混酸搅拌电机输出轴与搅拌器的搅拌器中心轴连接,混酸机一侧还设置有混酸机出料口,混酸机出料口处设置有与混酸机出料口相匹配的气动出料阀,气动出料阀外侧与气压泵输出端相连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并且降低了后续熔炼过程的烟尘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烟道灰预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铅烟道灰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再生铅冶炼行业,含铅物料冶炼过程中,通过烟道收尘系统收集的烟道灰,根据测定烟道收尘系统收集的烟道灰的铅含量为65%,主要以氧化铅、二氧化铅、硫化铅的形态存在,其他金属均是以硫化物形态进入烟道灰中,如:硫化铜、硫化锡、硫化锌、硫化锑等;现阶段同行业多是烟道收尘系统将收集到的烟道灰与废铅料一同放进熔炼炉再一次熔炼,进行二次利用,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烟道灰中的硫化铅及其他硫化金属在熔化过程熔点高、不易被还原,又易于再次产生烟道灰等问题,甚至在收尘技术达不到要求时,会产生铅尘、铅雾,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铅及其它贵重金属回收率低,烟尘率高。而目前国内再生铅企业处理废铅酸蓄电池产能超过1000万吨/年,每年将衍生出100万吨左右的烟道灰,且再生铅产业产能快速增长,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含铅烟道灰预处理装置,降低了后续熔炼过程中烟灰主要成分的熔点,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并且降低了后续熔炼过程的烟尘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铅烟道灰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预处理装置箱体中部固定放置有混酸机,所述预处理装置箱体的顶端基座上固定放置有硫酸暂存罐、烟道灰暂存罐、粘稠剂暂存罐;所述硫酸暂存罐通过硫酸出料管道与混酸机上端连接,且所述硫酸出料管道上设置有硫酸出料控制阀;所述烟道灰暂存罐通过烟道灰出料管道与混酸机上端连接;所述粘稠剂暂存罐通过粘稠剂出料管道与混酸机上端连接,且所述粘稠剂出料管道上还设置有粘稠剂出料控制阀;所述混酸机包括一个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搅拌器,所述混酸机上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与硫酸出料管道、烟道灰出料管道、粘稠剂出料管道相匹配的通孔,混酸机下方安装有烟道灰混酸搅拌电机,所述烟道灰混酸搅拌电机输出轴与搅拌器的搅拌器中心轴连接,混酸机一侧还设置有混酸机出料口,所述混酸机出料口处设置有与混酸机出料口相匹配的气动出料阀,所述气动出料阀外侧与气压泵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搅拌器中心轴上套接有一个中心轴套,所述中心轴套外周上均匀的连接有多个搅拌棍,所述搅拌棍末端与中心轴套连接,搅拌棍顶端指向混酸机的混酸机外壳。
所述中心轴套外周上均匀的连接有6个搅拌棍。
所述搅拌棍顶端下方垂直连接有第一叶片连接轴,所述第一叶片连接轴底端连接有一个外环倾斜叶片,所述搅拌棍中部下方垂直连接有第二叶片连接轴,所述第二叶片连接轴底端连接有一个内环倾斜叶片,所述外环倾斜叶片、内环倾斜叶片与搅拌棍呈倾斜设置,且外环倾斜叶片与内环倾斜叶片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外环倾斜叶片、内环倾斜叶片与搅拌棍的倾斜角为α;所述外环倾斜叶片、内环倾斜叶片混酸机的底部也呈倾斜设置,且外环倾斜叶片、内环倾斜叶片与混酸机的底部夹角为θ;所述外环倾斜叶片、内环倾斜叶片叶片长度相同。
所述外环倾斜叶片、内环倾斜叶片与搅拌棍的倾斜角α为10-20°;所述外环倾斜叶片、内环倾斜叶片与混酸机的底部夹角θ为25-35°;所述第二叶片连接轴设置于搅拌棍的处;所述外环倾斜叶片、内环倾斜叶片叶片长度相同;所述外环倾斜叶片、内环倾斜叶片叶片长度为13-17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54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萘尾气回收循环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简易昆虫观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