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软土层的高填方地基处理的复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37200.9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6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盛学庆;肖慧双;吴浩;潘胜军;陈佳慧;邓岳保;徐庆锋;徐平凡;曹宇;金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3/04 | 分类号: | E01C3/04;E02D3/00;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胡珣燕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层 填方 地基 处理 复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软土层的高填方地基处理的复合结构,特点是包括水平填放在软土层上的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垫层,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垫层上设置有高填方地基,高填方地基的陡坡的边沿设置有返包式加筋边坡,返包式加筋边坡与高填方地基等高。优点是在软土层上水平填放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垫层,以增强软土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具体施工时,无需对软土层进行换填,无弃土,对环境无影响,费用较低,并且不需要平整场地,易于施工;在高填方地基的陡坡的边沿设置返包式加筋边坡,通过该返包式加筋边坡包裹住高填方土地基的边坡的填土,对填土起到约束作用,使得高填方地基的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填方地基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含软土层的高填方地基处理的复合结构。
背景技术
软土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强度大、压缩性高、渗透性低,具有流变性和触变性。根据软土的上述工程特性可知,若直接在软土上修建工程,易产生较大沉降量及失稳的问题,从而使工程发生破坏。根据地基处理的加固原理,目前工程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类,分别是:置换法、排水固结(预压)法、灌入固化物法、强夯法和加筋法;也可采用水泥搅拌桩结构或粉喷桩结构或CFG桩结构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形成复合地基。
针对只能在山区进行的工程,如变电站、高速公路等,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其进行高填方地基的处理。软土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强度低,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极易造成沉降量大及地基失稳的问题,是高填方地基设计、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对于软土地基上填筑高土坡如果处理不当,高填土将会引起滑塌失稳等一系列工程灾害,会给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含软土的高填方地基不仅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而且需要对高填方土进行处理,因此上述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的单一结构在处理高填方地基时已经不再适用。此外,用于高填方地基处理的结构也已不限于单独的结构,而是采用多种结构相结合形成的复合结构。
现有用于含软土层的高填方地基处理的复合结构主要是砂(碎石)垫层和土工格栅相结合的复合结构,砂垫层或碎石垫层铺设在软土层表面,若干层土工格栅平铺在高填方土中。这种复合结构的缺点是:(1)若在设置该复合结构前不对软土层进行处理,则处理后的沉降难以满足要求,且易发生边坡失稳的现象,从而导致在该软土层上填筑高填方土的填筑时间较长;(2)若在设置该复合结构前对软土层进行换填处理(即先把软土层挖掉,然后换填成承载能力较强的土层),成本高,对于高填方土的填筑施工速度需要严格控制,使得施工控制技术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对软土层进行换填的过程中挖出的软土无处堆放,会造成重大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易于施工、成本较低且对环境影响不大的含软土层的高填方地基处理的复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软土层的高填方地基处理的复合结构,包括水平填放在软土层上的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垫层,所述的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垫层上设置有高填方地基,所述的高填方地基的陡坡的边沿设置有返包式加筋边坡,所述的返包式加筋边坡与所述的高填方地基等高。
所述的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垫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碎石垫层和第二碎石垫层,所述的第一碎石垫层和所述的第二碎石垫层之间张拉平铺设置有一层土工格室。由第一碎石垫层、第二碎石垫层和一层土工格室构成“三明治”结构形态的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垫层,其中碎石垫层用于加速软土层的排水作用,能够明显加快高填方地基下软土层的排水固结过程,进而提高软土高填土地基的强度,减少工后沉降;土工格室对土体形成“套箍”作用,增强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所述的第一碎石垫层和所述的第二碎石垫层的厚度均为10cm。若碎石垫层厚度过小,则不能很好地形成一条排水通道;若碎石垫层厚度过大,有部分碎石垫层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材料的浪费,选用10cm厚度的碎石垫层能够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并使材料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宁波大学,未经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37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方便的气囊腰部按摩器
- 下一篇:一种摆轮分炼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