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进剂沉底能源与整流罩分离能源组合供应系统及运载火箭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4514.1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6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秦春云;郭凤明;刘建;戴政;张蕾;杜正刚;任彦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K9/44 | 分类号: | F02K9/44;F02K9/60 |
代理公司: | 11595 北京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艳霞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输出 路气 气瓶 喷管 压缩气体 运载火箭 供应系统 开关打开 能源 充放气 整流罩 箭体 气缸 气动推杆 气缸连接 运载能力 推进剂 申请 喷射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推进剂沉底能源与整流罩分离能源组合供应系统及运载火箭,组合供应系统包括:气瓶、沉底路气源输出开关、拉法尔喷管、分离路气源输出开关和气缸;气瓶通过充放气管路、沉底路气源输出开关和沉底路气源输出管路与拉法尔喷管连接,并通过充放气管路、分离路气源输出开关和分离路气源输出管路与气缸连接;气瓶中充有压缩气体,且在沉底路气源输出开关打开时,气瓶中的压缩气体通过拉法尔喷管向外喷射,以为运载火箭提供沉底能源;在分离路气源输出开关打开时,气瓶中剩余的压缩气体进入气缸中,推动气动推杆运动,以为运载火箭提供分离能源。本申请随整流罩残骸一并与箭体分离,能够减少对箭体运载能力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运载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推进剂沉底能源与整流罩分离能源组合供应系统及运载火箭。
背景技术
液体运载火箭在冷分离后的上面级箭体发动机启动前,必须要进行发动机的推进剂充填,该充填过程要求上面级箭体具备一定量级的轴向过载,使箭体内的推进剂沉底,从而保证供给发动机充填的推进剂内部不会夹杂有增压气体的气泡,才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启动,保障飞行试验的成功。
现有的运载火箭中,基本都采用固体小火箭作为提供发动机轴向过载的动力装置。固体小火箭应用在运载火箭中存在以下问题:(1)工作完成后的固体小火箭的残骸始终固连在上面级箭体上,这会对上面级箭体的运载能力产生不良影响。(2)固体小火箭属于火工品,火工品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会对箭体产生热流冲刷,对箭体结构存在不利影响。(3)火工品装置虽能量集中,应用普遍,但存在性能无法直接检测的缺点。
另外,液体运载火箭的整流罩在工作完成后需要将其与箭体进行分离,而整流罩分离需要单独设置分离能源。对于整流罩分瓣旋抛的分离形式,一般选择分离弹簧作为其分离能源。虽然整流罩分离后,分离弹簧会随整流罩残骸一同分离,能够避免分离能源残骸对火箭运载能力的影响,但是在液体运载火箭上同时单独设置推进剂沉底能源与整流罩分离能源两种能源提供装置,会增加液体运载火箭的负担,影响其运载能力。
发明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推进剂沉底能源与整流罩分离能源组合供应系统及运载火箭。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推进剂沉底能源与整流罩分离能源组合供应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气瓶、沉底路气源输出开关、至少两个拉法尔喷管、分离路气源输出开关和至少一个气缸;
所述气瓶通过充放气管路和沉底路气源输出管路与所述拉法尔喷管连接,所述沉底路气源输出开关设置在所述沉底路气源输出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沉底路气源输出管路的通断;
所述气瓶通过充放气管路和分离路气源输出管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分离路气源输出开关设置在所述分离路气源输出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分离路气源输出管路的通断;
所述气瓶中充有预设压力的压缩气体,且在所述沉底路气源输出开关打开时,所述气瓶中存储的压缩气体依次经所述充放气管路和沉底路气源输出管路后通过所述拉法尔喷管向外喷射,产生推力,以为运载火箭提供其所需的沉底能源;在所述分离路气源输出开关打开时,所述气瓶中剩余的压缩气体依次经所述充放气管路和分离路气源输出管路后进入所述气缸中,推动所述气缸中的气动推杆运动,产生推力,以为运载火箭提供其所需的分离能源。
上述推进剂沉底能源与整流罩分离能源组合供应系统中,所述充放气管路上还设置有气瓶压力检测表,所述气瓶压力检测表用于检测所述气瓶输出的压缩气体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沉底路气源输出管路上还设置有沉底路压力检测表,所述沉底路压力检测表用于检测进入所述拉法尔喷管前的压缩气体的压力;所述分离路气源输出管路上还设置有分离路压力检测表,所述分离路压力检测表用于检测进入所述气缸前的压缩气体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4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EGR发动机废热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推力调节输送管路及运载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