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震防裂型隧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0486.0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21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胥森月;何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柱 缓冲腔 橡胶层 隧道 缓冲组件 支护层 横向弹性 缓冲装置 防裂 抗震 施加 本实用新型 抗震作用 相对设置 周向延伸 左右移动 地震力 震动力 抵消 对称 震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防裂型隧道,包括隧道本体,隧道本体外设有橡胶层,橡胶层外设有支护层;沿着隧道本体的周向延伸方向,于隧道本体和支护层分别设有缓冲腔,缓冲腔与橡胶层相邻,位于隧道本体的缓冲腔与位于支护层的缓冲腔相对设置,缓冲腔内设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柱和两个缓冲组件,缓冲柱与橡胶层连接,缓冲柱自橡胶层朝缓冲腔纵向延伸,两个缓冲组件对称设于缓冲柱的两侧,两个缓冲组件分别对缓冲柱施加横向弹性力。由于缓冲柱与橡胶层连接,使得橡胶层的周向震动可带动缓冲柱于缓冲腔中左右移动,而两侧的缓冲组件施加的横向弹性力会对缓冲柱的震动力起到抵消作用,以此降低作用于隧道的地震力,提高了隧道的抗震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防裂型隧道。
背景技术
隧道是指在既有的建筑或土石结构中挖出来的通道,供交通立体化、穿山越岭、地下通道、越江、过海、管道运输、电缆地下化、水利工程等使用。随着城市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地方进行了隧道建设。然而建设区域的扩展,使得隧道要面临更复杂的建设条件。特别是在地震区,由于地震区地震活动频发且地震活动强烈,为保证该区域的交通不易因地震的影响而经常被阻断,隧道的抗震问题成了不可避免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减震的抗震防裂型隧道。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防裂型隧道。该抗震防裂型隧道包括隧道本体,隧道本体外设有橡胶层,橡胶层外设有支护层;沿着隧道本体的周向延伸方向,于隧道本体和支护层分别设有第一缓冲腔,第一缓冲腔与橡胶层相邻,位于隧道本体的第一缓冲腔与位于支护层的第一缓冲腔相对设置,第一缓冲腔内设有第一缓冲装置;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柱和两个第一缓冲组件,第一缓冲柱与橡胶层连接,第一缓冲柱自橡胶层朝第一缓冲腔纵向延伸,两个第一缓冲组件对称设于第一缓冲柱的两侧,两个第一缓冲组件分别对第一缓冲柱施加横向弹性力。
由以上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橡胶层,能有效降低地震时直接作用于隧道本体的地震力,由于橡胶层夹设于隧道本体和支护层之间,使得作用于抗震防裂型隧道的地震力可转为为橡胶层自身的周向震动力,由于第一缓冲柱与橡胶层连接,使得橡胶层的周向震动能带动第一缓冲柱于第一缓冲腔中左右移动,而于第一缓冲腔中的左右移动的第一缓冲柱会受到来自两侧的第一缓冲组件对其施加的横向弹性力,将第一缓冲组件对第一缓冲柱施加的横向弹性力与第一缓冲柱的震动力进行抵消,最后将第一缓冲柱维持于第一缓冲腔的中部,以此来抵消作用于抗震防裂型隧道的地震力,提高了抗震防裂型隧道的抗震作用。
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一缓冲组件包括推动柱和第一缓冲单元,第一缓冲单元包括第一弹性件,推动柱与第一弹性件连接,第一弹性件对推动柱施加横向弹性力,推动柱和第一弹性件设于第一缓冲柱和第一缓冲腔的侧壁之间,推动柱靠近第一缓冲柱设置。
由以上方案可见,推动柱和第一弹性件设于第一缓冲柱和第一缓冲腔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对推动柱施加的横向弹性力,再通过横向设置的推动柱对第一缓冲柱施加横向的弹性力以抵消第一缓冲柱对第一缓冲组件施加的震动力,使用方便。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一缓冲单元还包括第一缓冲槽,第一缓冲槽横向设于第一缓冲腔的侧壁上,第一缓冲槽的槽口朝向第一缓冲柱设置;第一弹性件设于第一缓冲槽中,第一弹性件内穿插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固定设于第一缓冲槽中;推动柱的第一端与第一缓冲柱抵接,推动柱的第二端穿过第一缓冲槽的槽口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推动板,第一推动板的纵向两端分别与第一缓冲槽的槽壁抵接,第一推动板与伸缩杆固定连接,第一推动板与第一弹性件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04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进式管棚
- 下一篇:一种用于煤矿巷道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