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的连续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8528.7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4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褚有群;刘子廒;陈赵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33/36 | 分类号: | C07D333/3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俞慧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l 半胱氨酸 内酯 盐酸 连续生产 方法 | ||
一种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的连续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DL‑蛋氨酸为原料,与15~18mol/L硫酸连续通入液液相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生成DL‑高胱氨酸,从液液相微通道反应器流出的含有DL‑高胱氨酸的反应液与盐酸连续通入板框式电解槽的阴极室中,以石墨电极为阴、阳极,DL‑高胱氨酸在盐酸体系中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DL‑高半胱氨酸盐酸盐,含有DL‑高半胱氨酸盐酸的阴极液又连续流回液液相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如此连续循环反应至反应完全,收集反应完全后的阴极液;(2)将步骤(1)收集的阴极液进行除杂质处理,再经脱水缩合得到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本发明方法使产品收率提高并且产品纯度高,符合国内医药标准。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微通道反应器合成DL-高胱氨酸并用其电解合成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的连续生产工艺。
(二)背景技术
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是诸多氨基酸衍生物的其中之一,呈白色晶状粉末,是重要的医药原料、中间体和药物成分,用于制备厄多司坦等治疗支气管疾病药物。
Butz最早提出了DL-蛋氨酸与硫酸共热得到DL-高胱氨酸的合成方法并沿用至今,该方法使用传统反应器的理论收率只有55%左右。TAKEHARA JUN公开了一种DL-高胱氨酸的工业化的生产方法,收率达到92%,该方法在DL-蛋氨酸与硫酸共热的基础上,加入氢溴酸与副产物发生反应再次生成DL-蛋氨酸,从而达到提高DL-高胱氨酸收率的目的,但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和高浓度废水,对环境造成更大危害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成本。
关于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的合成,文献(参考文献:J.Biol.chem.,1935-1936,112,149)报道,用锌或锡与DL-高胱氨酸在盐酸环境下发生还原反应制得DL-高半胱氨酸。用此方法制得的产品中会掺杂大量的金属杂质,不能满足我国现有的医药标准,此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造成环境污染。电化学法合成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方法的出现,极大解决了化学法合成的诸多缺点,文献(参考文献:J.Am.Chem.,Soc.,1952,74,3932)报道了在碱性介质中用恒电位法合成DL-高半胱氨酸盐的方法。现在工业上普遍使用的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生产方法是,采用铅电极作为阴极电解合成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但铅电极同样存在重金属污染,不满足医疗标准的问题。所以,对于DL-蛋氨酸的分解并原位电解合成DL-高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的改进的继续需求很大,能够在环保和合成效率上获得有效的价值。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微通道反应器合成DL-高胱氨酸并用其电解合成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的连续生产工艺,使产品收率提高并且产品纯度高,符合国内医药标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的连续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式I所示的DL-蛋氨酸为原料,与15~18mol/L硫酸连续通入液液相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生成式II所示的DL-高胱氨酸,从液液相微通道反应器流出的含有DL-高胱氨酸的反应液与盐酸连续通入板框式电解槽的阴极室中,以石墨电极为阴、阳极,DL-高胱氨酸在盐酸体系中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式III所示的DL-高半胱氨酸盐酸盐,含有DL-高半胱氨酸盐酸的阴极液又连续流回液液相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如此连续循环反应至反应完全,收集反应完全后的阴极液;
(2)将步骤(1)收集的阴极液进行除杂质处理,再经脱水缩合得到式IV所示的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85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