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电感的引脚铆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1078.4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3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文成波;李正中;李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46 | 分类号: | B21B1/46;B21C37/02;H01F27/28;H01F27/29;H01F41/00;C22C9/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锦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电感 引脚 铆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引脚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电感的引脚铆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围绕磁芯的线圈引出端分别与端子进行铆接,形成引脚,然后将引脚进行上锡处理。本发明采用引线铆接端子工艺,直接安装端子固定,通电流大幅度提升,此外铆接端子有利于装配,节省空间,提高产品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脚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电感的引脚铆接工艺。
背景技术
因传统的车载电感引脚均采用直接焊接引脚出线,焊接后的产品体积较大其引出线较长安装很不方便,因而易造成电流不能满足通流要求的现象;而且汽车在运行时也会出现焊接受震动致使端子有脱落风险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感的引脚铆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载电感的引脚铆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围绕磁芯的线圈引出端分别与端子进行铆接,形成引脚,然后将引脚进行上锡处理。
其中,所述线圈引出端为铜带,所述铜带由如下百分比含量的元素组成:
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线圈以及线圈引出端均采用铜带,铜带更便于与端子进行铆接,提高铆接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本发明还特意开发了一种高导电和高强度的铜带,便于在电感中的使用。
本发明铜带的合金组成中,Cu的占比达到99.6%以上,确保了铜带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Zr和Ce经固溶和时效处理之后,析出的弥散相与母相保持共格关系,并且Ce的加入可以使析出相更加细小,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B元素的加入会使晶粒细化,增大晶界面积,从而提高合金强度。虽然Zr、B、Ce的加入不可避免地会降低Cu的导电率,但是合金总体依然具有较好的导电率表现。
优选地,所述铜带由如下百分比含量的元素组成:
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中,所述不可避免的杂质百分比不高于0.03%。
其中,所述铜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按重量配比称取Cu、Cu-Zr中间合金、B和Cu-Ce中间合金;
(2)熔炼:在氮气保护下,将上述配料升温至1200-1300℃,形成合金液;
(3)铸造:将合金液进行半连续铸造,制得合金锭;
(4)热轧:清除合金锭表面的氧化皮,然后升温至900-1000℃,在热轧设备中进行热轧,制得热轧带胚;
(5)固溶:将热轧带胚进行固溶处理,然后水冷淬火;
(6)冷轧:将热轧带胚进行冷轧、切边,制得冷轧带胚;
(7)时效处理:将冷轧带胚进行时效处理,即得到所述的铜带。
其中,所述步骤(5)固溶处理的温度为900-950℃,保温时间为1.5-2.5h。
固溶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未固溶的合金成分会形成弥散强化,增加了Cu-Zr析出相对电子的散射作用,从而降低了合金的导电性能;而固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Cu基体中固溶的合金元素增多,电子散射作用也增强了,从而也降低了合金的导电性能。
其中,所述步骤(7)时效处理为双级时效处理,第一次时效处理的温度为300-400℃,时间为1-2h,第二次时效处理的温度为400-500℃,时间为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10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冷轧极薄钢带的异步冷连轧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黄铜生产用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