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道岔结构及道岔分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1216.X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1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曾鉴;代文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丝路快铁物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3/00 | 分类号: | B61B3/00;B61L5/00;E01B25/22;E01B25/26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5 | 代理人: | 丁亮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岔 交通运输系统 悬挂式轨道 移动轨 分流 常规铁路 道岔结构 组合方式 固定轨 悬挂式 动车 钢轨 钢轮 载具 干涉 应用 | ||
1.一种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道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道岔梁和移动轨;所述移动轨在道岔梁内移动,道岔梁包括第一走行通道和第二走行通道,移动轨包括第一移动轨和第二移动轨;
第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二移动轨组成第一走行通道的一侧走行轨的一部分,第一移动轨整体偏向第一走行通道的另一侧走行轨并保持距离d1;
第二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一移动轨组成第二走行通道的一侧走行轨的一部分,第二移动轨整体偏向第二走行通道的另一侧走行轨并保持距离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走行通道设置第一固定长轨、第一固定短轨;第二走行通道设置第二固定短轨和第二固定长轨;第一固定短轨、第二固定短轨位于第一固定长轨与第二固定长轨之间;第一固定短轨、第二固定短轨的起始端相交,相交处设置固定岔心;
第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二移动轨的两端分别锁定于第二固定长轨和固定岔心,第一移动轨整体偏向第一固定长轨并保持距离;部分第二固定长轨、第二移动轨、第一固定短轨形成第一走行通道的一侧走行轨,第一固定长轨即第一走行通道的另一侧走行轨;
第二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一移动轨的两端分别锁定于第一固定长轨和固定岔心,第二移动轨整体偏向第二固定长轨并保持距离;部分第一固定长轨、第一移动轨、第二固定短轨形成第二走行通道的一侧走行轨,第二固定长轨即第二走行通道的另一侧走行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结构,其特征在于,
d1与d2的值不小于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一移动轨的侧边与第一走行通道的中心线的距离是d3;
第二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二移动轨的侧边与第二走行通道的中心线的距离是d4;
d3、d4不小于5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二移动轨的一端是轨尖,与第二固定长轨切向锁定连接;第二移动轨的另一端弯曲,与固定岔心匹配锁定连接;
第二走行通道通行状态下,第一移动轨的一端是轨尖,与第一固定长轨切向锁定连接;第一移动轨的另一端弯曲,与固定岔心匹配锁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轨、第二移动轨是具有挠性的弹性钢轨或具有铰接结构的钢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若干移动件和若干旋转件,移动件带动第一移动轨、第二移动轨横向移动,旋转件带动第一移动轨、第二移动轨纵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支座和驱动装置;支座与道岔梁固定连接,移动件沿支座滑动连接,旋转件设置在移动件与第一移动轨或第二移动轨之间;驱动装置驱动移动件横向移动,并驱动旋转件旋转。
9.一种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道岔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1所述的道岔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第一走行通道通行状态,第二移动轨横向移动且纵向移动至形成第一走行通道的一侧走行轨的一部分,第一移动轨横向移动且纵向移动至靠近第一走行通道的另一侧走行轨;
2)选定第二走行通道通行状态,第一移动轨横向移动且纵向移动至形成第二走行通道的一侧走行轨,第二移动轨横向移动且纵向移动至靠近第二走行通道的另一侧走行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丝路快铁物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丝路快铁物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121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中轨道列车柔性对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架空乘人设备区间乘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