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MS唤醒控制电路及BMS唤醒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3669.8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7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朱华昌;赖吉健;陈卓;韩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2 | 分类号: | B60L58/1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黄章辉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bms 唤醒 控制电路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MS唤醒控制电路及BMS唤醒控制方法。该电路包括充电时与充电枪内的CC2电路相连的CC2接口,还包括上拉限流电路、串联阻容电路和电平转换电路;上拉限流电路,与动力电池和CC2接口相连,用于在充电枪插入时进行上拉限流处理;串联阻容电路,与上拉限流电路和电平转换电路相连,用于调整电平转换电路对应的输入电压;电平转换电路,与串联阻容电路、动力电池和唤醒电路引脚相连,用于基于输入电压获取唤醒信号或截止信号,将唤醒信号通过唤醒电路引脚发送给BMS控制器,并基于截止信号截断BMS控制器与CC2接口的连接。该电路可基于唤醒信号进行单次唤醒,使得BMS在充电完成后直接进入休眠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MS唤醒控制电路及BMS唤醒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地球环境的恶化,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新时代最具潜力的交通工具之一。新能源汽车是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而当前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均配置有动力电池,用于实现动力输出,以用于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来源,该动力电池具体为锂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BMS)是动力电池的核心,负责控制动力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以及实现电池状态估算等功能。新能源汽车的BMS上设有CC2接口,用于与充电枪接触,以形成CC2信号,基于CC2信号唤醒BMS进行充电控制。
当前BMS上的CC2信号是一个下拉1KΩ电阻信号(GB/T 18487.1中规定),而BMS需要高电平唤醒或上升沿唤醒,因此,需要在CC2接口与BMS之间设置一唤醒控制电路,以将CC2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或上升沿信号对应的唤醒信号,以唤醒BMS进行充电。当前BMS在充电完成且没有及时取下充电枪的情况下,唤醒控制电路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使得BMS无法进入休眠状态,进而使得BMS无法被再次唤醒,且影响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唤醒控制电路在唤醒BMS之后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BMS唤醒控制电路及BMS唤醒控制方法,可实现基于唤醒信号对BMS控制器进行单次唤醒,使得BMS在充满状态后及时进入休眠状态。
本发明提供一种BMS唤醒控制电路,包括充电时与充电枪内的CC2电路相连的CC2接口,还包括上拉限流电路、串联阻容电路和电平转换电路;
所述上拉限流电路,与动力电池和所述CC2接口相连,用于在所述充电枪插入时进行上拉限流处理;
所述串联阻容电路,与所述上拉限流电路和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相连,用于调整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对应的输入电压;
所述电平转换电路,与所述串联阻容电路、所述动力电池和唤醒电路引脚相连,用于基于所述输入电压获取唤醒信号或截止信号,将所述唤醒信号通过所述唤醒电路引脚发送给BMS控制器,并基于所述截止信号截断所述BMS控制器与所述CC2接口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CC2电路包括CC2下拉电阻;
所述上拉限流电路包括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和防反开关管;
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电池相连,另一端与所述CC2下拉电阻和所述串联阻容电路相连;
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防反开关管相连,另一端与所述CC2下拉电阻、所述第一上拉电阻和所述串联阻容电路相连;
所述防反开关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相连,另一端与BMS电源相连。
优选地,所述防反开关管为防反二极管、防反三极管或者防反MOS管。
优选地,所述BMS唤醒控制电路还包括静电保护电路,所述静电保护电路设置在所述CC2接口与所述上拉限流电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3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