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硫醚耐高温形状记忆型聚酰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7200.2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2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刚;严光明;杨杰;王晗;吴喆夫;黄骁;毛其泽;张雨;胡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9/42 | 分类号: | C08G69/42;C08J5/18;C08L77/06;C07C319/14;C07C32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刘文娟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硫醚 耐高温 形状 记忆 聚酰胺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树脂在形状记忆型材料中的用途,即所述含硫醚耐高温聚酰树脂为形状记忆型材料,所述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树脂以含硫醚三胺或含硫醚四胺单体和芳族二甲酰氯、二胺为原料,通过共聚反应将支化的三取代或四取代结构引入到聚酰胺分子主链中;各原料的比例为:二胺86.4-626重量份,含硫醚三胺或含硫醚四胺单体0.1-216.4重量份,芳族二甲酰氯203-455重量份;
其中,所述二胺的结构式为NH2-Ar1-NH2,-Ar1-为:
所述含硫醚三胺或含硫醚四胺单体选自:
所述芳族二甲酰氯的结构式为COCl-Ar2-COCl,-Ar2-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树脂在形状记忆型材料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树脂采用下述方法制得,所述制备方法为:将二胺86.4-626份,含硫醚三胺或含硫醚四胺单体0.1-216.4份,溶剂500~5000份,于-5~20℃搅拌溶解;待其溶解后,加入催化剂0-200份,搅拌中加入芳族二甲酰氯203-455份,于-5~20℃搅拌反应1-6h;然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1-8h得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树脂粗品;最后将所得粗品纯化得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纯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树脂在形状记忆型材料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六甲基磷酰三胺、N-甲基己内酰胺、N,N-二甲基丙烯基脲、N,N,N’N’-四甲基脲、1,3-二甲基-2-咪唑啉酮、N-甲基吡咯烷酮、喹啉、异喹啉、环丁砜、二甲基砜、二甲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2,4-二甲基环丁砜、1-甲基-3-丙基咪唑溴代盐、1-甲基-3-异丙基咪唑溴代盐、1,3-二丙基咪唑溴代盐、N-环己基吡咯烷酮或2-吡咯烷酮中的任一种;
所述催化剂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锌、氢氧化钙、三乙胺、吡啶、三叔丁基胺、三甲基氯硅烷、三乙基氯硅烷、三异丙基氯硅烷、三叔丁基氯硅烷、二甲基乙基氯硅烷、甲基二乙基氯硅烷、十二烷基二甲基氯硅烷、十二烷基二乙基氯硅烷、苄基二甲基氯硅烷或苄基二乙基氯硅烷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树脂在形状记忆型材料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纯化处理方法为:将粗品经水洗涤、沥干后,粉碎,分别用去离子水洗涤、过滤4-6次,于温度100-120℃干燥12-24h。
5.一种含硫醚耐高温形状记忆型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采用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树脂为原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树脂以含硫醚三胺或含硫醚四胺单体和芳族二甲酰氯、二胺为原料,通过共聚反应将支化的三取代或四取代结构引入到聚酰胺分子主链中;各原料的比例为:二胺86.4-626重量份,含硫醚三胺或含硫醚四胺单体0.1-216.4重量份,芳族二甲酰氯203-455重量份;
其中,所述二胺的结构式为NH2-Ar1-NH2,-Ar1-为:
所述含硫醚三胺或含硫醚四胺单体选自:
所述芳族二甲酰氯的结构式为COCl-Ar2-COCl,-Ar2-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含硫醚耐高温形状记忆型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采用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树脂为原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树脂采用下述方法制得,所述制备方法为:将二胺86.4-626份,含硫醚三胺或含硫醚四胺单体0.1-216.4份,溶剂500~5000份,于-5~20℃搅拌溶解;待其溶解后,加入催化剂0-200份,搅拌中加入芳族二甲酰氯203-455份,于-5~20℃搅拌反应1-6h;然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1-8h得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树脂粗品;最后将所得粗品纯化得含硫醚耐高温聚酰胺纯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72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聚透明尼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